返回说明之一:官绅士子一体纳粮当差(第1/2页)  我欲扬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由于接下来的章节主要围绕着嘉靖新政一项最重要的改革措施——官绅士子一体纳粮当差,不得不做一说明,写在正文里怕各位读者大大看着烦,就单独开了一节。

    明朝有一项很重要的财税政策,就是有功名的人无需再纳税。这个政策起源自明太祖朱元璋,本意是让读书人可以专心念书,不必为生计发愁,所以读书人一旦考取功名,有田就不必纳税,无田国家发几十亩免税的田地。

    对明初来说,这点钱粮国家完全可以负担;到了明中后叶,也并非不可以。但是可怕的是偷税问题,大批地主和自耕农自愿把土地投充给可以免税的读书人,然后缴纳国税的几成给这些读书人,或者干脆充作家丁,连丁税一起免掉。结果就导致国家税源急剧萎缩,每年损失的税收超过一千万本色。

    《儒林外史》中的范进原本穷的吃了上顿没下顿,发榜当日老母差点饿死,准备抱着家里唯一一只鸡去卖了换点米熬粥度命。鸡还没有卖出去,喜报一到,立刻成了“范老爷”,送米送肉送银子乃至送田地送房子的接踵而至,还有很多人拖家带口主动过来投身为奴。范进的母亲(此刻已经成了“老夫人”)看着雕梁画柱几进几出的大宅院紧张的不行,便对眼前突然多出来的仆役说你们小心点,这是别人家的房子,以后还要还给人家。仆人说现在都是你家的了,连我们都是你家的。结果老夫人当场激动的休克过去……

    这个弊端导致国家的损失实在太大,到了万历后期、天启和崇祯朝,明朝国家正当赋税收入已经远远不够应付正常支出,只能靠横征暴敛来解决已经到了崩溃边缘的经济危局,就导致了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后来被李自成的起义军推翻了明朝的统治,又让满清八旗铁骑拣了个大便宜——顺便多说一句,后人哀叹明非亡于义军更非亡于清,实亡于“辽饷”(朝廷为了征辽,也就是蠢蠢欲动的满清而特别加征的赋税),虽有偏激之处,却也不无道理。所以本文的主角,也就是那个愣头青二百五就不顾一切地推行了官绅士子一体纳粮当差之法。

    但是如果要改革这个问题,说任重而道远也显得过于轻松了,或许根本就不可行。清朝雍正年间革除这个流弊靠的是当初开国之时野蛮的屠杀和军事征服,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将汉人尤其是读书人的脊梁骨彻底砸断,明朝有风骨的士子都成了满清的奴才。而明朝,这个政策涉及到皇帝的所有官员和天下所有识字的人的利益,甚至还包括那些参与偷税的不识字农民的利益。二百年来,这个利益已经被读书人视为理所应当的权利,如同今天的恋爱自由,不会有任何一个读书人支持皇帝去夺去他们的这个利益。

    可是,这个问题不解决又不行,令在下实在很为难,不得已还是把它给推出去了,给本文的主角带来了很多的麻烦。不用说各位读者大大也知道绝对不会让他亡国灭种,毕竟本文还不想这么早就gameover。

    之所以敢于迎难而上,还敢冒着被各位读者大大骂死的风险让他搞定,所基于者四,在第一卷中已隐约流露出一点:

    一是这个混蛋嘉靖本就是一个不讲理的主,大礼仪之争打断了文官集团的脊梁骨,导致了明朝“衣冠丧气”的开始;

    二是这个混蛋嘉靖开了明朝很恶劣的一个先例,即不经廷推公议就任命内阁大臣,甚至首辅;不经吏部考功内阁票拟就一道中旨任命包括六部尚书、各省督抚在内的高级官员;

    三是这个混蛋嘉靖还开了明朝最恶劣的一个先例,即从左顺门事件之后,就根本不管朝野舆论及官员的能力和个人品行,只要是逢迎上意者就能加官进爵,敢犯颜抗上者就推出午门一刀“咔嚓”了。明朝虽然经常掀起震惊朝野的大案要案,今天当官明天下狱甚至身送东市是家常便饭,可国家干部死到内阁首辅这个份上的,也只有嘉靖一朝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