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获奖感言(九月)(第1/2页)  我欲扬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又要写获奖感言了……咦,我为什么要说又呢?多亏了各位大大捧场啊!

    果然挨骂了,长生不灭大大写了洋洋洒洒之一、之二、之三来批评,墨时雨大大愤然下架……

    情节设计的不够合理是次要的,矛盾的焦点在于主角对蒙古的政策。

    怎么说呢?大概是在下受正统历史观的毒害太深了吧,总觉得无论汉族还是蒙古族,都是一个中华民族大家庭里的兄弟,迟早要坐在一起唱《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的,下不了狠手啊!

    其次,在下一直认为,自从退出中原之后,蒙古各部就不再对中原政权构成威胁,甚至领土述求都没有,他们唯一要求的就是:行行好,给我们点吃的,给我们点穿的吧!

    比之宋朝时的辽、金、西夏和后来的蒙古,他们对明朝已经很客气了,不说要岁贡,还主动称臣朝贡,只不过是多要求政府拨点救济款(赏赐回礼)就心满意足了……

    这个要求过分吗?怎么看都不过分啊!

    当然,用抢的手段是不对的,但问题是汉人(其实应该说是明朝封建统治阶级)不给啊!

    有史为证,隆庆和议之后,大规模的边境冲突几乎绝迹,只有东北的土蛮不老实,让李成梁父子打的也学乖了。

    既然这样,为什么还要同室操戈,坐任北极熊从一个小小的农奴制城邦国家逐步走向统一、强大、扩张,直至最后成为我们近代最大的敌人,成为割去我们最多领土的列强呢?

    因此,我设计了委曲求全地羁縻蒙古各部,把祸水西引的桥段。

    当然这也不符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但实在是没有办法啊,总要给贫穷的蒙古兄弟找条活路吧,自己人在家里打来打去有什么意思,打出亚洲打向世界那才叫水平……

    我完全同意墨时雨大大关于“当时的国人对鞑子的仇恨远甚于今日我们对日的反感。”的判断,这也是为什么第二卷里俺答攻打北京,有人振臂一呼,愿意保家卫国的人应者云集的原因。但问题是,主角是穿的啊,他应该知道以后和蒙古各部的关系如何发展,所以用一点发展的眼光来解决一直困扰明朝政府的北虏问题不好吗?套用当前最时髦的话来说就是,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啊!

    我知道,这是因为我把明朝军事的革新发展写的太顺利了,明军的战斗力成几何倍数的增长,有这么强大的军队在,读者大大自然要求就高了。其实,从明朝当时的实际情况来看,如果不是蒙古各部没有问鼎中原的野心,再加上俺答老了、孙子跑了,隆庆和议根本就没有可能成功(我要是手头上有纵横草原的十万精锐铁骑,对面驻守大同重镇的明军虽说有十几万人,有兵器的只有三四万人,马匹一千八百多匹,鬼才要求他们开市贸易呢!)。

    此外,关于玉苏的桥段,主要是考虑到他一天到晚忙工作,没有一点家庭生活,太可怜了,就给他安排了点娱乐活动放松放松,可是,又不想让他这样整天瞎折腾的二杆子舒舒服服地过小日子,就把玉苏当成了触发大战的诱因。长生不灭大大觉得把她送人很郁闷,其实也不是白送的,如果以后要“那个”瓦刺、西域诸番乃至熊熊的话,亦不刺、赤列都等人不是最好的炮灰吗?还有,真把个鞑女纳入后宫,朝臣们还不闹翻天才怪,我不忍心再折腾他了……

    顺告长生不灭大大,接班人的问题已在考虑之中。不过,嘉靖的命硬着呢,嗑药嗑了几十年还硬撑着不咽气,当了四十一年的皇帝,现在是嘉靖二十八年,还有十三年好活呢!再说了,主角本来就比嘉靖年轻十几岁,既无任何不良嗜好,还能克制自己不吃伟哥,就让他再折腾几年吧!而且,在我的大纲中,解决接班人问题的手段实在太黄太暴力,还一直在犹豫之中……

    再次感谢各位大大的支持,更希望能一如既往地拍砖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