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十四章 企业管理(第2/3页)  我欲扬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厉害。

    令铁厂一干管事的官吏不明白的是,这样好的事情皇上却不乐意,反而规定了每日至多五个时辰的上工时间,还在铁厂开了什么“工人夜校”,派国子监的教习学官教那些苦力识字、读书,由技师工匠讲授冶炼知识,说是日后要当学徒、学徒晋工匠、工匠晋技师,每一步都要先经过培训考试,合格之后方能晋级;普通工人当班头当管事牌子也要照此办理。尽管皇上时不时就要移驾铁厂视察筹建情况,但铁厂最大的官也只是正六品的主事,品秩实在低微,谁也不敢以“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圣人之言来劝谏皇上。

    铁厂以班组为单位,每月轮番给假两天,三五同乡好友揣着皇上给的恩赏,相约去逛京城,为给家里的老婆孩子买点乡里没有的稀罕物事,纵是来回奔波个几十里地也不在话下。早在铁厂筹建之初,周围村镇里一些机灵的百姓便沿着厂区开了一溜小酒肆饭铺,没有家小无牵无挂的年轻后生手头上有了钱,便在这里打个牙祭。听他们一边呷着老酒一边大声武气地谈论着在铁厂当工人的诸多好处,连靠着铁厂发了小财的饭馆老板都着实羡慕,巴望着有朝一日也能进那朝廷的工厂吃上皇粮。

    嘉靖二十三年三月初,朱厚熜兴致勃勃地视察了新建的炼铁厂,并命人将工厂的技术专家和部分资深工匠请来,赐给他们一张图纸,让他们按照图纸上的方法,将原本分开的炼铁炉和炒铁炉串联使用,实现从生铁直接练成熟铁的连续生产过程。这是剽窃几十年后明朝科学家宋应星在他的著作《天工开物》讲述的方法,能大大提高生产效率。由于其原理并不复杂,那些技术专家们一看就明白了,纷纷跪地称颂吾皇圣明。

    朱厚熜也挺得意,倒不是脸皮厚觉得自己剽窃无罪借鉴有功,而是在画这张图的时候,他无意之中想起来了另外一条发财的路子,目前已经大见成效了。

    朝廷专门成立了兵工总署,还开办了怀柔铁厂做什么用?若只是用来生产大刀长矛羞也羞死了,自然是要造枪造炮啊!朱厚熜早在兵工总署一成立,就命令其下设立了军器研究院,调集原工部兵杖、火器局的技术专家没日没夜地研发新式火器,自己也以身作则,拼命地回忆后世那些先进的武器,画出了一张又一张的草图,供军器研究院的那些技术专家研究,想启发他们找出一条后世先进技术与当前生产力水平相结合的路子,尽快拿出能让他象别的穿越大大一样开疆拓土、称霸地球的先进武器。

    在这个当儿,手中的毛笔不好使,偏偏那些图样的精密度要求又很高,朱厚熜不得不学着外国人的样子拔秃了皇宫里所有大白鹅的尾巴来削鹅毛笔,可他毕竟不是外国人,鹅毛笔使起来还是不得劲儿,这简直成了他最大的苦恼,直到有一天在画燧发枪的草图之时,想起了燧发枪所用的铅弹,他才猛然想起了那个时代连小学生都司空见惯的一件文具——铅笔,当即扔掉手里的鹅毛笔,仰天长笑了好一阵子。

    按朱厚熜的本意,内廷的皇家工厂是要全部交给工部的,但吕芳为了那需要被安置的数万名内侍宫女苦苦哀求,总算给宫里保留下了几处伐木厂和矿山,此刻都派上了用场。过了大约一个月时间,一种两只木片沾合在一起,中有凹槽镶嵌铅条的书写工具就笼罩着“大内密法御制”的神秘光环横空出世。皇上亲自将其命名为“铅笔”,还毫不吝啬地赐给了内阁学士、六部九卿以及全国正四品以上官员每人十支,那些具有秀才以上学历的低级官吏、士子和各地府学乡学的生员每人也得到了两支。此举不但稍微缓解了士林关于官绅一体纳粮的怨气,更使得这种不需研墨润笔、立时便能书写的铅笔行销全国,每支被卖到了一两至五两银子,成为大明王朝的一种时尚,连那些本不好读书的商贾见面,也要互相问上一句:“今天你写了没有?”

    如同“乾坤宝镜”一样,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