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四章 骑虎难下(第1/3页)  我欲扬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朝臣们都知道,上疏的翰林院修撰赵鼎、齐汉生等十六名官员都是嘉靖二十年的进士,那科主考点的是内阁首辅夏言。如今门生犯事,身为座主的夏言少不了要吃挂落,只是他们所参奏的新政却是夏言秉承上意一力推行的,看来那些门生象那陆树德一样,一点都没有给恩师留面子,皇上应该不会问夏言一个“结党乱政,阴谋诋君”之罪。因此,议礼派官员在愤慨之余多了一份庆幸,尊礼派官员在窃喜之余也收起了落井下石之心。满朝文武都默不作声地任凭皇上在金銮殿上雷霆大发。

    处于朝臣关注中心的内阁首辅夏言一句辩白的话也不说,散班之后却递贴子求见,再三再四地苦苦恳求皇上收回将犯官罚跪三天的成命。

    尽管很恼火,朱厚熜毕竟还不算是一个暴君,他也知道五月的天气虽不算很热,但戴着四十斤重的大枷罚跪毕竟不是件轻松之事,这些文弱书生根本受不了这样的酷刑,若是将名动天下的状元、探花或是一两个科甲进士出身的官员活活跪死在午门,不但有碍朝廷体面,更有可能引发更加激烈的反弹,就卖了个面子给夏言,命镇抚司给赵鼎、齐汉生等人除去枷栲押回诏狱,着三法司从重议处对他们的处分。

    严惩重处是个很不明确的指示,往重里说有杀头、戊边和开籍,往轻里说削去功名、罢官撤职也都算是严惩重处,怎么酌定就要看俗称“三法司”的刑部、都察院和大理寺如何定罪了。刑部尚书韩以达和都察院都御史陈镒都是议礼派大将,更是夏言自嘉靖十七年当上内阁首辅之后陆续提拔起来的,自家人自不用说,直接按照夏言的吩咐表态就行了;惟有大理寺卿许问达跟翰林院掌院陈以勤一样是个资历老、两边都不沾的官场“老好人”,不过这也无甚打紧,不用韩以达和陈镒两人的暗示,许问达也知道卖个人情给内阁首辅。

    不到半天功夫,三法司便拟定了将赵鼎、齐汉生等人罢官为民的奏本联名上报内阁。夏言接过奏本看也不看,早已在心中酝酿多时的草拟皇上的批语一挥而就:“准奏,着原籍地方衙门严加管束,不得懈怠。”

    内阁的票拟直送司礼监,吕芳一刻也不耽搁就来到了东暖阁,刚念了一句就被朱厚熜打断了:“还念什么?嫌你主子不够烦是吗?把夏阁老的票拟照抄上去便是。”

    吕芳心里暗暗一笑,提起笔在朱砂盘里蘸了蘸,一行血红的大字就落到了奏本之上。

    朱厚熜无可奈何地说:“看来还是朝中有人好做官啊!若是陆树德也能摊上个当首辅的恩师,大概也就不用死了……”

    吕芳劝慰他说:“主子也不必再为陆树德一事耿耿于怀,待此次风波平息之后,着礼部给他个追谥便是了。”

    “一个追谥就能抵了人家性命么?”朱厚熜叹了口气说:“他家人的抚恤且要做好,记着在陈以勤致仕之后,封陆树德的寡母一个诰命。”

    吕芳习惯性地说:“主子如天之仁……”

    朱厚熜喃喃地说:“死了一个陆树德,又罢了十六名新科进士的官,希望新政之争就到此为止吧!”

    对于赵鼎、齐汉生等人来说,这样的处分已是不幸中的万幸,无论是内阁、司礼监,还是皇上都心照不宣地打算就这样收场。可是就在这天晚些时候,又有都察院湖广道御史岳林、兵科给事中余尊理两人相继投书午门,全是攻讦新政并为赵鼎、齐汉生等人鸣冤叫屈的奏章,当时又把朱厚熜给惹火了,当即下诏将岳林、余尊理捉拿下狱,连同赵鼎、齐汉生等人于次日一早接受廷杖,其他人廷杖二十,岳林、余尊理、赵鼎、齐汉生等为首的四人被廷杖四十,命令京城各大衙门五品以上官员全部到场观刑,任何人不得缺席。并明确指示,今后若还有人敢冒大不韪再行上奏非议新政或为赵鼎等狂生逆臣说情者,一律杀无赦。

    自发生了赵鼎等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