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五章 无粟不守(一)(第1/3页)  我欲扬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明军德胜门、彰仪门两门的主力京师营团军、御林军都奉调入城,防务交给了各地勤王之师,那些卫所军大多于前期败战之后回城紧急整补,战力极差,士气更显低迷,令朝廷上上下下都十分担心,但在目前这样的局势下,天知道这些外省军队有否贰心,因此谁也不敢建议放他们入城。

    御林军进城之后还是负责彰仪门方向,但又带来一个新的问题――因其是皇上的亲卫部队,与锦衣卫一样例行由贵戚勋显出任指挥使,如今担任此职的是皇上的堂姐夫、孝宗弘治皇帝的驸马都尉刘淳,即便他只是应个虚衔,但御林军各级官佐品秩要较其他军队高出一两级,如御林军副指挥使高礼便是正三品武职,统领毛福寿等人是正四品,都比京师营团军两位主将俞大猷、戚继光为高,因此朱厚于叛乱之夜许下的由俞大猷出任新设的九门提督一职就显得很不合适,于是内阁学士李春芳和兵部尚书曾铣建议,九门提督由高礼兼任,俞大猷副之。朱厚尽管心中不喜,可为了安抚御林军,免得再生出什么事端,也只得准其所奏,德胜门、彰仪门两门监领则分别由俞大猷和在初战中立下大功的御林军统领毛福寿兼任,责令他们督率所部加强城防守备,在城上准备了大量的火器与擂石滚木,一旦城外大军溃败,就要防备着鞑靼军趁乱攻城。

    所谓韩白之勇,非粮不战;金汤之固,无粟不守。大战僵持不下,军粮便成为最要紧之事,朱厚便于十月二十五日早朝散了之后,召集内阁与户部于东暖阁中专题商议此事。

    嘉靖新政最招人非议的两项举措官绅一体纳粮和子粒田征税都涉及国家财政赋税,户部尚书马宪成便成为那些谋逆勋贵的眼中钉肉中刺,叛军将他拿获之后便恣意殴打凌辱,虽被营团军救下性命,却因伤重不能下床,部事只能由侍郎关鹏代掌。见皇上问及军粮一事,关鹏便起身奏曰当日户部自通州军粮库抢运了五十万石粮食,又命山东、河南及江浙等省紧急解送了当年夏赋五十万石至京师,还能供京城数百万军民一月之用,但这是朝廷手中所掌握的最后一点军储,还要预留部分用于日后赈济山西、河北诸省难民,不到万不得已不能轻易动用,因此户部建议朝廷下诏鼓励官员与百姓献纳谷草,以资军用。

    这个建议令朱厚为之心动,忙问道:“若能如此自然是好。该如何施行,户部可有具体建议?”

    因此前有部堂长官在位,关鹏这个佐贰甚少参与御前会议,见皇上逼问到头上,不由得冒出了一头大汗,憋了半天之后,才嗫嚅着说了起来,但声音如蚊孳一般,说了半天朱厚竟一句也没听清楚。

    见他如此孱弱,朱厚真是气不打一处来,厉声呵斥道:“身为正三品侍郎,也算是朝廷重臣,竟吞吞吐吐连句话也说不清楚,朝廷养你何用!”

    关鹏慌忙跪下请罪,说:“微臣……微臣已就此事写了一份条陈,昨日呈于内阁……”

    大事当头,朱厚也顾不上再斥责他,便目视翟銮。翟銮却是一脸懵懂的样子,似乎还没有看过那份条陈。严嵩见皇上又要发脾气,忙欠身答道:“回皇上,户部的条陈微臣看了,确是如今救急之良策……”

    朱厚冷冷地打断了他的话:“国事倥惚,变在俄顷,这种废话就不必说了!”

    严嵩虽也没参加过如今的御前会议,但也听说了皇上只准明白回话,不许随便下跪请罪,因此只站在座位上躬身答道:“是,微臣知罪。微臣只拣紧要的启奏皇上。户部建议官员百姓献纳谷草,京城富户虽多逃离以避兵祸,剩下的也有不少,若肯捐献若干存粮,也能救急于一时。但圣德巍巍,皇上定不忍扰民,因此微臣以为,只以鼓励为宜,愿意敬献军需者朝廷予以旌表,却不宜硬性摊派,以免激起民变。筹办军需之事,还需由朝廷官员一力承担。”

    历来为解决财政危机,不是掠之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