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十四章 家底不薄(第1/2页)  我欲扬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看着手上的那份名单,朱厚也明白,吕芳虽然没有明说,但用意已是昭然若揭,只要自己一声令下,早已蓄势待发的锦衣卫就会直扑那些粮商的家,抄家拿人,将他们囤积在各处的粮食抄没入官。

    若是城外战事还在继续,若是江南没有叛乱,或许朱厚真的就这么做了。抄没那些不法粮商的家产,不但能迅速解决粮食危机,更能缓解因大战而造成的财政困难。历朝历代,朝廷要解决财政困难,不是取之于民,就是取之于商。老百姓被官府的横征暴敛逼得活不下去,会起来造反;而那些商人却没有那个能耐,只能束手待毙。远有东晋石崇,近有南京沈万山,无不是因豪富而引起当政者的眼红,随便加上一个“以商乱政”的罪名,巨万家私顷刻间就进了国库,连个收条都不用打。

    但是,这种方式虽然简单有效,但终归是一种以国家名义施行的强盗行径,打击的可不仅仅只是那些囤积居奇的不法粮商,其他行业的商人即便不齿那些黑心粮商发国难财的行为,也难免会有兔死狐悲的感觉,不利于日后发展商品经济。从长远的眼光来看,所失远远大于所得,令朱厚也有投鼠忌器之虞。

    此外,鞑靼已经退兵,实行战时经济管制就没有了借口;而要平定江南叛乱,后方稳定是关键,持久动荡的京城早已人心惶惶,有什么风吹草动,不知道会生出什么乱子,大明朝可再经不起折腾了!

    沉默了一会儿,朱厚放下了那份名单,指着那块荷叶米粑对吕芳:“把它送给翟銮,告诉他,朕用三十文钱买了这块粑粑,专门赏给他吃!也不必谢恩,他分管户部,这段时日筹措军需也着实辛苦,就在家里好好歇上几天。”

    说起来,朱厚对那位“甘草次相”不满已久,先是军粮之事他一问三不知,倒是未分管户部的严嵩拿出了切实可行的方略;再是鞑靼求贡,他偷奸耍滑推到自己面前,口口声声恭请圣裁,不外乎就是怕承担决策之责;近日又是坐在岸上看翻船,任由朝臣士子群起指责主持和议的严嵩,害得自己不得不披坚持锐,亲自出马,这才勉强稳住了动荡的朝局。象这样庸碌无为,只知道明哲保身的内阁辅臣,要之何用?

    吕芳不敢再多说什么,叩头领旨之后便要出去,朱厚又说:“再去问问严嵩和关鹏,平日里口口声声说忠君如父、爱民如子,受了那么点委屈就给朕玩起称病不出的鬼把戏了,这就是他们的事君之道吗?告诉他们,要么即刻进宫见朕,要么把申请致仕的奏疏递上来,我大明朝的内阁、六部不养闲人,不干活就滚蛋!”

    或许是舍不得刚刚如烈火烹油一般红火起来的官位前程,严嵩和署理户部的侍郎关鹏都乖乖地进宫来觐见皇上。两人得了吕芳的暗示,在路上已经商议过此事,见到朱厚之后都说该以“囤积居奇,扰乱民生”的罪名将那些黑心粮商统统抓起来,依律充军戍边,家产抄没入官以解决当前的粮食危机。

    朱厚根本没指望他们能想出什么好的法子,板着脸问关鹏:“户部太仓中还有多少银子?”

    关鹏此前一直以户部左侍郎的身份总督天下仓场,加之尚书马宪成伤情一直未有起色,他升任户部正堂的念头越来越强烈,自然不敢怠废政务,连忙起身应道:“回皇上,太仓尚有存银二百九十三万二千六百四十两。”

    “还真是不少啊。”朱厚淡淡地说:“当日朕要犒赏各省勤王军将和义勇乡民,马宪成跟朕哭了半天的穷,硬是想话的严嵩站了起来,躬身说:“皇上,此事户部此前曾请示过内阁,翟阁老与臣商议允行的。”

    “你们同意的?”朱厚冷冷地说:“你们想讨朕的好,却让朕落下个贪财好货的名声,难道还指望朕领你们的情?”

    “回皇上,内阁及户部这样做虽有违朝廷规制,但也确有必要。”严嵩也跪了下来,说:“近两年,皇上体恤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