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三章 校场演武(二)(第2/3页)  我欲扬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痛哭,陈情劝阻而未果。皇上虽收回了御驾亲征平定江南叛乱的成命,此时却又专门提到这两位先帝,大概还是有意要这么做。王驾轻出九重与朝廷规制不符,且关乎社稷存续,即便是一向逢迎上意的严嵩也不敢再给本来心火就盛的皇上再添一把柴。

    好在荣王阿宝的话打破了令人尴尬的沉寂:“皇帝哥哥,当日大战也如这般布置么?那些火铳手、弓箭手跑来跑去的做什么?”

    众人收回思绪,看场中阵势,原来骑兵退回之后,排成线形队列的火铳手作势放了铳之后,就换上弓箭手放箭狙击蒙古骑兵。因是演练,火铳手和弓箭手都没有真的发铳放箭,于军事一窍不通的荣王阿宝就看不明白了。

    朱厚耐心地给他解释了半天,荣王阿宝才明白了过来,说:“嘿嘿,臣弟还当是那些火铳手怯敌畏战,要躲在阵营之后呢!”

    这个不学无术的混帐王爷竟然如此出言不逊,侮辱自己最为倚重的营团军,朱厚很不高兴,便别过脸去不理他。英国公张茂忙给他解释说火铳手以短管火铳为兵器,无法与欺进之敌肉搏,因而放铳之后便要退回本阵,由盾牌手和长枪兵接敌。

    荣王阿宝没有觉察出皇上情绪的变化,说:“为何不给火铳手发上刀枪,让他们也留在阵前杀敌?”

    他的话引起了英国公张茂、成国公朱至孝等军中硕勋的轻声一笑:为了精确瞄准,军中规定火铳手必须双手持铳,怎么可能腾出一只手来拿刀枪?加之诸兵种各司其职,分工明确,是为了平日进行针对性的操练以提高战力,岂能舍本逐末,让火铳手再习学刀枪之术!

    谁知道这个不学无术的王爷如此幼稚可笑的一句话,竟然解开了朱厚一直郁积在心中的一个问题,他欣喜地回过头来,拍了拍荣王阿宝的肩膀:“哈哈,真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啊!阿宝,你可为国朝又立下了一大功!”

    众人尚在疑惑之中,朱厚对吕芳说:“派人传兵工总署署长、军器局郎中午门候旨,朕阅兵完毕回宫便要召见他们。哦,将技术总监何儒何大人、军器局主事胡渭奇也一并传来。对了,元日劳烦他们苦候未免不近人情,赐宴于他们,着陈洪作陪。”

    内侍领命而去之后,朱厚又命人伺候纸笔――跟随皇上一起出行的还有翰林院的待诏,随身带着笔墨,随时记录皇上的言行,并准备以诗文歌赋记载这千古难逢的盛典,当即就给皇上铺开了宣纸,朱厚兴致勃勃地又写又画了起来。身旁诸人大着胆子凑过去看,只见皇上画了一个稀奇古怪的刀具图样,谁也看不懂,但又不敢出声询问,就都转头去看营团军演武。

    再现了当日德胜门一战的全过程之后,将台上的红旗再度举起,校场上的兵马在战鼓的助威声中,迅速奔走起来。转眼之间,聚集在一起的各军按兵种分散列队,排成五个整齐划一的方阵。继而,将台上竖起了一块牌子,上面写着六个大字:方阵变长蛇阵。果然,五个方阵迅即变成了五列长蛇状的纵队,这便是在中国军事史上久负盛名的“击其首则尾应,击其尾则首应,击其中则首尾皆应”的一字长蛇阵。

    当朱厚忙完手头的活计,又将目光投向了校场演武的将士们之时,正轮到炮队演练,只见一长串的战车随着旗语和鼓声,迅疾向中间猬集,首尾相连结成了一个圆形的阵营,将步骑士卒都拱卫其中,炮口自战车箱板的洞口中伸出,直指阵外。

    英国公张茂转头问高拱:“肃卿啊,这是什么阵法?”

    高拱微微欠身说:“回老公帅,这是我营团军戚将军在率军操练之时创出的阵法,名曰铁桶阵。”

    “铁桶阵?”张茂虽是三朝元老、军中硕勋,但战车队是皇上首创的新式兵种,他也知之不多,在心里琢磨了一阵之后还是不明就里,便又问道:“此阵可有何用?”

    尽管张茂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