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十八章 以刚克柔(第2/3页)  我欲扬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都赦免了,南都造逆倡乱的徐、汤、刘逃了,再赦免了那些参与谋逆的藩王宗室,朕有何颜面垂治天下?朝廷有何威严治政抚民?又如何能惩奸邪,儆效尤?”

    “回皇上,成祖文皇帝《圣学心法》有云‘刑非主杀,而实有生生之道焉’,又曰‘善治天下者,以道德为郛廓,以仁义为干橹,纳民于道德,不动声色而天下化。如流水之赴壑,沛然莫之能御。’陛下以仁义教化天下……”

    朱厚厉声打断了他的话:“休要跟我提什么仁义教化天下!成祖文皇帝御制《圣学心法》是曾这么说过,可《圣学心法》还曾说过‘王者知有天而畏之,言行必信,政教必立,喜怒必公,用舍必当,黜徙必明,赏罚必行。’朕若是对他们网开一面,岂不令天下人说朕徇私枉法?”

    说着,朱厚又激动起来:“朕虽薄德寡能,却非暴戾之君,更不忍见太祖血脉摧折如斯。奈何朕拿他们当手足,他们却视朕如仇雠;国家倚他们为藩篱,他们却弃国家如蔽履!鞑靼入寇国门,围困京师,社稷危倾之势为我大明开国百七十年前所未有。当此国难,他们却不能与朕和满朝忠诚良节之士戮力同心保家卫国,反而勾结奸佞匪类,谋逆倡乱。他们眼中何尝有过朕这个皇上,更何尝有过太祖高皇帝披荆斩棘,历数十年征战才得以肇造的大明王朝!如此不肖子孙,配称太祖血脉,配为我朱家后世子孙吗?你们这些朝廷肱股、内阁辅弼重臣竟还要朕来容他们!朕问你,若是被他们打到了北京城,坐了天下,他们能容得下朕吗?”

    面对这样想一想都有可能掉脑袋的问题,严嵩自然无言以对,只得拼命叩头。

    见他如此诚惶诚恐,朱厚似乎心软了,长叹一声,说:“坐在内阁首辅的位子上,朕知道你也难。这样吧,朕也不强要你们内阁拿主意了,明日朝会之时将此事交付群臣集议,论罪定谳!”

    论罪大致不会出什么岔子,这种情势之下,谁也不敢说益王及其他藩王宗室无罪。可是,《皇明祖训》载有明文,无论公侯卿相,对于皇室宗亲都要以臣礼事之,不想也知皇上一次处死数百位藩王宗室的打算会给那些一落地就被灌输“君君臣臣”思想的朝廷官员带来何等震撼的冲击!严嵩惊恐地抬起头来:“皇上,若将此事交付廷议,那些迂腐不思通变或年轻少阅历的言官词臣定会拼死劝谏,以求直名。满朝文武即便赞同此议,却格于物议,也难免会附和此议,只怕从此朝廷便无宁日了。臣恳请皇上三思复三思。”

    朱厚没好气地说:“自古有云‘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何况他们谋逆祸国,罪在不赦,朕也不能徇私枉法。你们这些朝廷肱股大臣畏惧天下哓哓众口,更指望着能青史留名,都不愿为君分忧,朕也只好亲持坚锐,操戈上阵。反正朕担天下骂名也不是一次两次了,债多不愁,虱多不咬,再被天下人骂成是暴戾之君也无所谓!”

    严嵩听出了皇上话语之中隐隐的威胁之意,心中更是惊恐:为君分忧是臣子的本分,为君分谤更是内阁辅弼之臣的本分,自己要再推辞逊谢,只怕立时就得让出首辅之位。纵观朝廷元老,够格坐上这个位子的只有夏言一人,可他是何等刚愎自用、睚眦必报的人物,若让他再度出山,只怕严家就死无葬身之地了!于是,他把心一横,咬牙说道:“皇上如此体恤罪臣,罪臣敢不舍生忘死,效犬马之劳以尽人臣之道,更报浩荡天恩!请皇上恕臣直言,兹事体大,交付廷议断乎不可,徒罪臣恭请皇上将此事延后三日再决,容臣与其他阁员仔细商议出个妥善的法子来。”

    朱厚明白严嵩的用意,是要拉上其他阁员一起顶罪,为他分担来自朝野上下的诘难,便微微一笑:“果然是聪明人,不枉朕把内阁交给你来掌。不过,如此一来,你们内阁可就要面对天下哓哓众口了……”

    “既食君禄,便要忠君之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