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十二章 防患未然(第1/3页)  我欲扬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待高拱遵旨起身落座之后,朱厚说:“其实,废弛海禁、许开互市,朕就料到会有今日之事,只是没想到佛朗机人嗅觉如此灵敏,我朝国策刚有松动,他们便蜂拥而至。如今再将他们尽行驱逐已是不妥,也不符合打开国门、大力发展远洋贸易之既定国策。不若许其所请,但严加管束、善加引导。对此,你有什么想法?”

    高拱不愧是朱厚早就看好并大力培养的宰辅之才,略一思量,便大致有了主意:

    一、仍答应佛朗机人将香山县蚝镜村开辟为澳之请,并许他们在那里定居,由广东巡抚衙门在蚝镜澳设提调备候行署,从严管理佛朗机人的居留及贸易诸事,明宣法纪,立下禁止买卖人囗,禁止买卖私货等禁例;

    二、所有前来蚝镜澳的佛朗机人,一律不许携带火器,且必须由大明官商百姓或定居于此的佛朗机人具保,并在提调备候行署记名备案,发给腰牌凭信,方可留在当地,立誓遵循大明律法及官府所立禁约,如有违反,依《大明律》严惩不怠;

    三、在蚝镜澳与内陆连接之处立关设闸,派官兵把守,未有提调备候行署特许,佛朗机人不得进入内地;

    四、在香山县前山建寨,立将府,设军营,置战船,分驻蚝镜澳外围各岛屿,严密监视佛朗机人船只人员往来;

    五、佛朗机人船只抵达蚝镜澳,必须先派人上岸接洽,呈报船只、人数、所载货物,由提调备候行署派员登船检查无误后,方可驻泊;

    六、装备有佛朗机火炮的船只,只许驻泊于浪白澳,一律不得进入蚝镜澳;

    ……

    其实,朱厚早已有了主意,不过是趁机考验高拱的治政之能及应变之术而已,听高拱侃侃而谈,所提方略大致与自己所想的差不多,大为高兴――在他看来,这些举措虽有限制贸易自由、不利于商业发展的一面,但跟那些有强盗本性和犯罪前科的家伙打交代,不能不多加提防,宁可放弃眼前经济利益,也要未雨绸缪。因此,高拱说完之后,他只补充了一点:蚝镜澳提调备候行署只管理民政,贸易仍由广东市舶司管辖,由市舶司在当地设榷关,委派税使,对往来货物起课征税,送入货物税率定为十取其三,运出货物税率定为十取其二。

    高拱不禁为之一愣:国朝设榷关,最高税率只是十取其一,皇上却对蚝镜澳榷关进出货物定下十取其三和十取其二的税率,是否过高?如此之高的税率,那些佛朗机人还愿意前来互市货殖吗?不能招商来市,岂不是不利于国朝发展皇上所谓的“商品经济”,亦不利于在江南诸省推行改稻为桑、复苏江南元气这一国朝眼下的第一急务?

    皇上早有圣训,御前议事,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高拱便将自己的疑虑和盘托出,朱厚一听便笑了:“肃卿不愧是国朝罕有的实学之才,主持开海禁才两年,把做生意的门道摸得这么清楚啊!”

    高拱颇不好意思地一笑:“在其位,便要谋其政;谋其政,便要通其艺。为了不负圣心厚望,臣以为,只通其艺尚且不够,还需穷其理,精其术。”

    朱厚赞不绝口:“好好好,把你这句话记着,明日早朝奏对之时讲出来,让满朝文武都听一听,朕再命人刊载于邸报、《民报》之上,教育全国官吏。”

    接着,他又正色说道:“你既能有这样的认识,朕有些想法也不妨说给你听。朕问你,佛朗机人缘何不避风浪、远涉重洋来我大明货殖?”

    “回皇上,臣以为,商贾逐利,天性使然,我民番人,概莫能外。”

    “不错!”朱厚说:“正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佛朗机人之所以不避风浪、远涉重洋来我大明货殖,皆是为了一个字:利!那么,只要有利,他们便会不请自来;若是无利,任你三请四请,他们也不会来。汪直货殖于西番诸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