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十五章 请抑内官(第2/3页)  我欲扬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为人主者,治政两大要务,一曰定策,二曰用人。定策得当,用人便是关键。用不得人,则政事怠废,误国误民;用得其人,则政通人和,国泰民安。那个海瑞虽性格执拗,却是一个至刚至阳之人,以之治政安民或力有不逮;以之涤荡奸邪,震慑丑类则绰绰有余,这便是朕为何一直维护他,并定要取他中进士的理由。”

    “皇上的意思是要用他为言官?”

    “明知故问!”朱厚说:“宋代司马光曾言:‘凡择言官,当以三事为先:第一不爱富贵,次则重惜名节,次则晓知治体。’我朝遴选言官御史,一则必国而忘家,忠而忘身;二则必正派刚直,介直敢言,而不患得患失,爱身固禄;三则学识出众、才干卓然,既要通晓朝廷各方政务,洞悉利弊动态,又能博涉古今,引鉴前史。海瑞文章、词辩之能或稍逊一筹,秉公据实、善辨是非、敢论曲直、既勤且廉之品行则无一缺失,他若不能为言官,我大明也不必再设御史台了!”

    高拱心中暗吃一惊:以前只知皇上对海瑞青眼有加,却没有想到评价竟如此之高!便感慨地说:“李唐名相魏征有云‘陛下导之使言,臣所以敢谏,若陛下不受臣谏,岂敢数犯龙鳞?’正因皇上虚心纳谏,我朝言官御史及至满朝文武才忠贞职守而鞠躬尽瘁、铁面无私而秉公除暴、安贫乐道而廉洁自重,君臣一心,致力中兴……”

    朱厚一哂:“要做到忠贞职守而鞠躬尽瘁、铁面无私而秉公除暴、安贫乐道而廉洁自重,又何其难哉!哪怕是魏征之遇唐太宗,固然是人臣难遇之幸事,在青史上留有一段君臣相得益彰的千古佳话,但以唐太宗之从谏如流,仍免不了要猜忌刚直敢谏的魏征,魏征死后更不免有扑碑捣墓之祸,可见人臣批龙鳞,固然可以留下铮铮忠名,却不免谏言得咎……”

    正在大发议论,朱厚突然意识到,自己说的兴起,在不知不觉中站错了立场,忘记了自己皇帝的身份,也中了高拱的圈套,便自嘲地一笑:“朕明白你高拱的意思了。你且放心,朕若容不下海瑞那个官场野人,当日便不会保全他,更不会处心积虑要让他中制科。”

    “天心仁厚无过皇上!”高拱随口捧了皇上一句之后,恳切地说:“臣以为,海瑞虽说不甚安分,但对皇上一片耿忠之心却是无人可及。”

    “不错!”朱厚感慨地说:“‘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之所以兴盛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之所以颓废也!’这句话,可不是谁都敢跟朕说的……”

    其实,朱厚又何尝不知道宦官干政的危害――别人不说,历史上的“九千岁”魏忠贤那么大的名气,明朝一大半就亡在他这个阉奴手中!因此,回到明朝之后,他首先想到的就要禁止太监干政。可是,一开始他对什么情况都不熟悉,幸亏有吕芳暗中帮助他,成为他处理朝政不可或缺的好帮手;而且吕芳一直对他忠心耿耿,又懂规矩守本分,从不仰仗自己是皇上的大伴、大明的内相而专权擅政,让他也很放心。如今自己能基本胜任皇上这个角色了,便要将吕芳一脚踢开,说真的,他心里还真有点不好意思,就将这个想法暂时搁了下来。

    不过,此次黄锦殴打杨继盛一事给他敲响了警钟:连黄锦那么忠厚老实的人都如此骄纵不法,又怎能相信他们这些皇家奴才的道德品质?如果不从制度上加以限制,迟早还会出现象魏忠贤那样浊乱朝纲、祸国殃民的权阉巨宦,迟早还会将大明的江山社稷断送掉。从这个意思上来说,海瑞提出的抑制内官干政的建议倒是符合当前的需要……

    宦官集团最大的靠山是帝国的最高统治者――皇帝,没有皇帝的撑腰,他们这些自称“奴婢”的家伙连条狗都不如。比如在嘉靖之前的那位被称为“风流天子”的明武宗朱厚照,终日沉湎玩乐,恣意淫乱,把朝廷大小事务完全撇给了史称“八虎”的宦官集团,八虎之首的刘瑾更号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