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章 平倭大计(第1/3页)  我欲扬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说话间三人就进了帅帐,戚继光命亲兵在帅帐边上给徐渭收拾出了一间营房,略事梳洗,三人又回到了帅帐聚齐。亲兵送上热茶和一盘热腾腾的馒头、几样菜蔬之后就退了下去。没有外人在场,汪宗瀚也就不再拘礼,对戚继光说:“元敬,你是先用饭,还是我先禀报近日军情?”

    “老规矩,你说你的,我干我的,两不耽搁。”接着,戚继光又招呼徐渭:“文长,我是山东人,爱吃面食,老汪就只准备了馒头,你先将就着用点,嗣后我让人给你准备米饭。”

    徐渭看着桌上简单的饭食,感慨地说:“以军门之尊,尚且能与兵士同甘共苦,文长安敢自外于袍泽……”

    “惭愧!”戚继光面色微微一红:“南方有稻无麦,麦面多从北地运来,物以稀为贵,象这白面馒头,军中弟兄们寻常也是吃不到的。倒是米饭是弟兄们的日常食用之物。”

    汪宗瀚笑道:“呵呵,文长你有所不知,戚军门一向与弟兄们同饮共食,今日给他备下这盘馒头,已是我念他跋涉千里,鞍马劳顿而斗胆破例了。”

    徐渭越发感慨了:“以身作则,令行禁止,两位军门不愧为古大将之风!”

    戚继光说:“既已入我东海舰队,这种话就不必再说了。”说着,他举起了茶碗:“进了我军营,一切都得按军规来,我大明水师东海舰队早就定下规矩,非特例一律不许饮酒,只能以茶代酒为你接风洗尘,更欢迎你任职我军,与军中弟兄同生共死,杀敌报国!”

    徐渭慷慨激昂地说:“文长虽是一书生,深受皇恩,自当以身许国。日后任凭两位将军差遣,水里火里,万不敢人后!”

    三人举起茶碗,一饮而尽。接着,汪宗瀚走到那张帅案之后,拉开了幕布,露出了一副足有两丈来长、一丈来宽的海图,对戚继光说:“你走的这段时日,舰队上下加紧了操练,如今各舰队统领、管带对海上编队、架舟操炮诸事都已了然于心;接到兵部公文之后,全军上下无不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许氏商帮的大当家许二也接到了高大人自京里送来的密信,派人送来了东南沿海倭寇分布情况,我都标在图上了。”

    戚继光咬着馒头,招呼徐渭与自己一起走到海图前,一边听汪宗瀚介绍各处倭寇的最新动向,一边仔细地看那些被汪宗瀚贴了许多小旗子的海岛,那红色的大方块自然是他们东海舰队的锚地,各大海商集团占据的海岛贴着白色的小旗,而至今仍被倭寇占据的海岛则贴上了黑色的小旗。由于明军组建了前所未有的强大水师东海舰队,原本各自为战、长期为祸东南海疆的倭寇无不胆战心惊,纷纷撤离了近海的岛屿,三三两两猬集在了远海孤岛之上,象是在海图的上端留下了十几处难看的伤疤一样。

    说起来,以往军中商议战略及兵力部署,都是随手抓起石子、土块甚至茶碗比画。用各自不同的标志标图一事还是戚继光从营团军带来的本领,而这一点毫无疑问是朱厚“得之天授”,虽说是雕虫小技,却使明军指挥水平向前迈进了大大的一步。

    敌我态势一目了然,又有“从速进兵,剿平倭寇”的兵部军令,剩下的问题就是打哪里,如何打。戚继光却有心要考问徐渭,便说:“文长有何破敌良策?”

    自从天香楼初次见面,戚继光便与徐渭倾盖如故,时常在一起纵论兵法,相谈甚欢。制科放榜之后,戚继光陛见皇上,得知皇上有意让徐渭任职东海舰队,就更没了忌讳,干脆让徐渭搬到自己府上,日夜商议平倭大计,两人之间早已不拘形迹。因此,听戚继光这么说之后,正皱着眉头看海图的徐渭也不谦让:“良策不敢。依卑职之愚见,如今倭寇格于我军势大,已逃至远海,不敢再生登岸袭扰沿海州县之心。不过,倭寇远来,无非是窥视我天朝物华天宝、百姓富庶,势必贼心不死,仍盘踞海岛伺机而动,更有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