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一章 海军整编(第2/3页)  我欲扬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阳及一十三省省府、治下各大城市之名。其中,第一分舰队旗舰――也是东海舰队提督戚继光的旗舰――被授予“镇远号”;第二、第三分舰队旗舰则分别被授予“抚远号”和“定远号”之名。

    东海舰队各条战船――如今应改称为“战舰”了――都装备有兵工总署军器局专为战船研制的神龙炮。这两年里,兵工总署军器局在御制神龙炮的启发下,研制和制造火器的技术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为海军研制的舰炮不但比各军神机营所用的御制神龙炮威力更大、射程更远,还更为轻巧。即便如此,朱厚仍担心,让他们为舰炮设计了导规,解决了火炮发射后的复位问题。此外,各条战舰从船头到侧舷,吃水线以上都被覆有半寸来厚的铁板,虽说还不能称之为铁甲舰,经军器局的反复测试,防备佛朗机炮还是没有问题的。

    如今,又有斗大的镏金铜字钉在各船船头,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显得煞是威风。东海舰队有如此坚船利炮,全军将士们无不兴奋莫名。

    其实,朱厚早就提出此议,兵部遵照上谕,草拟了一系列船名上呈御览,供皇上圣裁决断,有“龙骧”、“虎贲”、“镇远”、“抚远”、“扬威”等等,个个都是无比响亮,令前来京城参加军事检讨会的戚继光看得血脉贲张,满心以为皇上定会欣然同意,立刻颁旨允行。可是,圣旨却迟迟未发下来,令兵部和戚继光都为之提心吊胆。

    原来,一看到“镇远”、“抚远”这样的名字,朱厚立刻就联想到了历史上那令人扼腕痛惜、更为之悲愤不已的北洋水师,为此,他陷入了矛盾之中――一方面,中日甲午海战,北洋水师全军覆没,而组建东海舰队,一是为了平定倭寇,二来也是为了日后远征日本,用北洋水师的名称就显得不大吉利;另一方面,他非常想以此为东海舰队命名,来剿灭倭寇、远征日本的胜利纪念为了保卫祖国而奋勇杀敌,壮烈牺牲的中国第一代海军邓世昌等人。不过,犹豫了许久,更经过了激烈的思想斗争,朱厚还是抛弃了封建迷信的思想,决定采用兵部拟订的那些名字,并特别将“镇远”、“抚远”和“定远”这三个名字赐给了东海舰队的三支分舰队的旗舰。

    作为被皇上一手简拔并悉心培养的青年将领,戚继光自然不敢妄加揣测皇上的心意,只以为皇上是对东海舰队的战力仍不放心,担心“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倍感肩头责任重大,因而在奉旨觐见之时,慷慨激昂地表示深受浩荡天恩,自当以身许国,不平倭乱愿意以死谢罪。朱厚知道他会错了意,却也不点破其中原委,而是勉励他化压力为动力,从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务必督率全军从速剿灭长期为祸大明海疆的倭寇海盗。

    要将东海舰队整编为理想中的那支能纵横四海的海军,可不只是改变官衔称谓和给军舰命名这么简单,朱厚已责令兵部会同五军都督府在着手制订《明军条令》的同时,谋划制订一部《大明海军条令》,包括指挥条令、作战条令、内务条令等等。

    当然,朱厚也知道,制订条令是关系着大明军队正规化建设的头等大事,当然不能一蹴而就,又是开天辟地头一回,没有任何旧制成例可供参考,难度可想而知,兵部和五军都督府领旨为明军制定条令,商议多次仍不得要领便是明证。加之朱厚也不是职业军人出身,只知道有条令这么回事,具体什么内容却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只好让他们先根据自己的想法弄出一个草案,发禁军及九边督抚将帅广泛征求意见,做进一步修改完善之后再颁行全军。五军都督府所有将领皆出身于步骑之军,为目前仍被笼统称之为“明军”其实是陆军的明军制定条令尚且如此之难,更不用说是为前所未有的海军制定条令了。

    不过,为海军制定一部新的军功奖惩条例倒是相对容易一些。针对水战需要全舰人员齐心协力、密切配合,而不是象步骑之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