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卷 塞上第一章 军事演习(第1/3页)  我欲扬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射天狼’,‘射天狼’……”朱厚反复念叨几遍,感慨地说:“好名字啊!听着就来劲儿!好,就让朕看看你们是准备如何来射天狼的!”接着,他打开了面前那份足有半寸来厚的奏疏,仔细看了起来。

    开局不错,赢得了皇上的一个碰头彩!前来东暖阁见驾的内阁分管军务的次辅李春芳、兵部尚书曾铣和兵部右侍郎兼明军总参谋长杨博三人暂时松了一口气,但还是摆出一副肃穆的表情,垂首坐在那里,心中仍在忐忑不安。

    这份奏疏是兵部上呈的明军军事演习总体方案,此次演习暂定名为“射天狼”。

    今年新春佳节,朱厚又照前两年定下的“元日阅武”的规矩,带着满朝文武大员前往禁军慰问将士,在观看了禁军某部的军事表演之后,兴之所至,责令兵部在今年上半年组织一场大规模的实兵对抗性质的军事演习。

    大规模?当时在场的朝廷大员们都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该要多大,才能符合皇上所谓的“大规模”的要求?

    面对朝臣们置疑的眼光,朱厚竖起了五根指头。

    有位不谙军旅之事的文官叹道:“五千之众演武!那该是何其浩大的声势!”

    张茂等军帅武将哂笑起来:区区五千人的演武算得了什么!

    朱厚也白了那位文官一眼。

    “莫非要出动五万人?”有人惊呼一声。

    自商代而始,军队常以围猎方式演练阵法、训练士兵,这便是最早的演习。他们刚刚也欣赏了禁军某部的模拟实战的对抗,只不过历朝历代,军中操练演武至多不过几千万把人。几万人的演武,亘古未闻,皇上真是气魄宏大啊!

    朱厚正要再翻个白眼给他,却发现这一次,连同张茂的脸上都露出了惊诧的表情,这才意识到自己高兴的过了头,忽略了明朝人的心理承受能力。

    五根指头当然指的是五十万!

    近几年里,双方兵力都达到几十万的战事已发生了两次――北京保卫战和平定江南叛乱,叛军强拉壮丁拼凑的所谓“八十万大军”就不必说了,北京保卫战可是三十多万明军和二十多万蒙古铁骑硬拼,而且朱厚还装模作样地御驾亲征,他又怎能看得上搞一场区区数万人的军事演习?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西方长期处于冷战对峙的状态之下,军事演习的空间和规模大为扩大。1967年9月,前苏联举行了“第聂伯”演习,参加兵力约50个师,100万人,坦克7000多辆,创造了军事演习动用兵力之最;而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也从1967年起,每隔2―3年就举行一次代号为“秋季熔炉”的大演习,有13个成员国参加,参演总兵力20―30万人,飞机2000余架,军车一万余辆,舰艇300―500艘,持续时间长达2―3个月,成为冷战时期的军事奇观。作为一名军事发烧优,他一直感到恨吾生也晚,还投胎在中国,竟不得目睹这样的军事盛典,岂不痛兮憾也!

    朱厚依稀记得,中国史书上最早记载的大型军事演习,是明万历元年戚继光在汤泉(今河北遵化)组织的实兵对抗演习,演习部队有十万之众。其时,戚继光刚刚被内阁首辅张居正任命为蓟镇总兵,为向北方草原部落示威并向朝廷邀宠,动用蓟镇全部兵力组织了那么一场声势浩大的军事演习。如今是嘉靖二十八年,戚继光已是大明海军东海舰队正三品提督,正带着东海舰队巡弋在中国领海,清剿沿海的倭寇残部;而张居正才只是区区一个七品,刚从昆山知县任上调至御前办公厅任秘书,两人地位天渊之别,日后还不知道他们会各自沿着怎样的人生轨迹发展,“汤泉演武”或许也就不会发生了,对于后世的军事发烧友来说,该是一件多么遗憾的事情!

    此外,他还有私心:人类有史以来首次大规模军事演习注定能在中国乃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