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章 官营当铺(第2/3页)  我欲扬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但他这些话可不敢明说,只好装出一副义愤填膺的样子,说:“奸商贪得无厌,肆意盘剥贫苦百姓,干犯国法律令,臣恳请皇上下旨,着顺天府衙彻查重办!”

    朱厚似乎没有听出他将皮球踢到顺天府衙的用意,点点头说:“彻查重办是必须的。月息四分,年息就达到了四厘八,一年利息近乎本金之半,谁能承受得了这么高的利息?还有,我《大明律》载有明文‘负债出举,不得回本作利’,已是明确规定民间放贷不许计收复利,朕却听说当铺接当放贷,都是利滚利地计收复利,叫什么驴打滚、印子钱、滚滚利、筋斗利,不一而足,无一不是高利贷。遍布四方的典当行就是借此牟取暴利,丁门小户不幸落入其中,常常凄凄惨惨地卖田宅鬻儿女,被逼得家破人亡!”

    “皇上圣明。”

    “可是,事情却是不好办啊。”朱厚说:“看到张太岳的这张当票,朕就命锦衣卫秘密调查了京城的各大当铺,有五分利、六分利的,说起来张太岳投当的这家当铺的四分利还是最低的,兴许是看他大小还是个官,给了他折扣也说不定。总之,没有一家是遵守国法,按月息三分计利。推及全国,要按太祖高皇帝定下的律法,所有的当铺都该封门查办了……”

    朱厚很明显地流露出了犹豫的语气,马宪成心中则更是十分为难:典当业由来已久,经营以物品抵押的个人放款,历朝历代都十分发达,明朝亦然,当铺遍布各地,本金从千两到万两不等,全国上千家当铺共计本金两百三十多万,朝廷按本金的十分之一征税,每年收到的税金都在二十万两以上,抵得上户部十大税关的平均水平,等若是户部的第十一大税关。如果将全国当铺俱都查封,就少了这笔源源不断的一大财源。更为严重的是,百姓告贷无门,如果遇到急用,便束手无策了……

    他还没有想好该如何委婉地劝谏皇上,就听到皇上又问道:“当铺生意是不是很好?”

    马宪成当年是当铺的常客,自然知道个中详情,忙应道:“是,皇上。平日里收当、赎当本就繁忙;临近年关之时,穷门小户的百姓手头缺钱,成群结队到当铺借贷,当铺门庭若市,应接不暇。时人有杂记曰‘一进腊月,则烂盈其门,柜内朝奉店伙,已有应接不暇之势;柜外人声鼎沸,纷若乱丝,从日出起直至日落,迄无闲暇,至岁末数日,人数尤多,事情尤琐,大除夕,当铺一律向不关门,纷纷一夜,竟有守侯终宵者,至元旦日出,人数始稀’。”

    朱厚听得津津有味,等他说完之后,好奇地问道:“这个‘时人’不会是你马阁老吧?”

    不等马宪成回答,他又收敛了脸上的笑容,慨叹道:“百姓苦啊!一年到头,奔于饥寒,合家老小望穿了眼等的就是过年,也只过年这几天才能沾点荤腥,添件衣裳。当家之人为了全家老小这么点微不足道的期望,便得拼命去忙碌,可还是免不了要靠告贷才能过年。殊不知,过年之后,还贷之日就临近了,又陡然增添了新的债务,还是那种杀人不见血吃人不吐骨头的阎王债,来年的日子便越发地难过了。百姓家常说的‘年关难过’,大概便是此意吧……”

    尽管马宪成二十来岁就出仕为官,靠着微薄的俸禄,还能勉强度日,也渐渐淡忘了少年之时的困顿凄苦,但皇上一席话,却勾起了他的伤心往事,他不禁悲从心来,眼眶也湿润了。

    “万方有罪,罪在朕躬,看着自己的子民生活如此艰辛,朕愧为君父啊!”朱厚说:“朕也知道,欲使百姓安居乐业,不再受那饥寒之苦,绝非朝夕便可使奏功。但身为万民君父,为百姓做点实实在在的事情,解民困顿,此乃朕义不容辞之责任,亦是朕平生之所愿!马阁老,这便是朕今日叫你来的目的!”

    马宪成已是激动得难以自已,跪了下来,叩头道:“仁君爱民,臣代百姓磕谢天恩!”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