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八章 丝绸之路(第1/3页)  我欲扬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朱厚提出的这些问题,确实是当前商人面临的最大难处,刚才来的路上贺兰石也跟严世蕃说起过这些,请教严世蕃能否向皇上明言。严世蕃说:“葫芦挂在墙上,何必要摘下来拿在手里?你还是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们瓦上霜的好!”意思是说这些陋习人尽皆知却又人皆不言,又何必说出来惹皇上不高兴,影响到既定的发财大计?更何况,皇上最是精明,断不会听那些莫须有的事情,若是执意追问下去,势必要举出实例证明自己并非妄言欺君,可如此一来,岂不结怨于官场同人?

    对于严世蕃的意见,贺兰石深以为然,就照着严世蕃教的话回答道:“回皇上,朝廷扶助工商,货畅其流,又许开边市、海市以通有无,商民得利甚巨,无不颂扬皇上天纵圣明,未敢有丝毫怨言。再者,微臣辱蒙皇上恩典,许以皇商之身,赏以六品冠戴,行走各地采办纳贡,有司官吏无不悉心照拂。是故,皇上说的那些问题,微臣未曾身受,不敢妄断有无,欺瞒皇上。”

    朱厚颇为失望地摇摇头:“其实,朕也知道,重农抑商是我大明官场士林的锢蔽,正所谓积重难返,只能徐图去改变,要想根除,难逾上青天。原本还指望着你为商人阶层请命,帮着朕揪出几个贪官墨吏出来杀鸡骇猴,以儆效尤,为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谁曾想你千年媳妇熬成婆,就忘了当媳妇时的苦楚了。也罢,你们的难处,你不说朕也十分清楚,就不难为你了。对于国朝经济之道,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微臣愚钝,提不出什么好的建议。但皇上有问,微臣自当将管窥之见奏陈皇上。”贺兰石说:“微臣这几年受命参与管理马市,与北虏诸部互市,深知北虏既贪我财物,虏中妇女亦贪我缯帛,加之虏民日常所需的粮食、盐茶,乃至铁锅、针线等日用百货,无不仰赖我天朝上国供给,各部酋首惟恐罢市,均自行约束部民不得窥视边庭、冒犯天朝,天朝遂得以伸缩而制之,开市实为朝廷定边安民之一大良策,只能以善法引导之、以律令约束之,不能因噎废食,罢开马市。”

    “不错。”朱厚点点头:“这两年里,尤其是最近一段时间,许多文官武将都重提旧话,要朕罢设马市。但朕身为天子,一言九鼎,岂能随便背弃盟约,食言而肥?二来,各部虽有不轨言行,却还不敢做出纵兵寇边剽掠、明犯天朝威严之事,朕上膺天命为九州共主,应有包容天下、华夷一家的胸襟和雅量,便不能以小疵便举兵征伐,使各地边民再度遭受战乱流离之苦。贺兰老板不必担忧朝廷会改易国策,安心做生意赚钱便是。”

    原来,当年鞑靼围困京师,提出了封贡之请,许多朝臣都以“临城受贡有伤天朝威仪”的理由表示反对,朱厚当时也咽不下这口气。后来,江南叛乱的消息传来,朝廷急于整军南下平定叛乱,这才迅速地统一了思想,确定了“攘外必先安内”的战略方针,接受鞑靼的封贡之请。这几年里,蒙古各部都依约岁岁朝贡,也不再纵兵犯边,官民互市日渐繁盛,却暴露出了不少问题:每年四五月份,蒙古各部都要派遣贡使入朝贡马。这些贡使均由沿途官驿提供食宿,明朝不但对所贡马匹从优定价,还要赐宴款待贡使,并给以大量赏赐。原来朝廷给各部规定了贡使的人数限制,少则十人,多不过五十人,但各部贪图朝廷赏赐,逐年增加,朝廷多次下敕令予以限制也未有结果,现今已超过规定人数的两倍有余。从单个部落来看,多上几十号人的饭食赏赐,对明朝来说也算不了什么,但加在一起就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加之那些贡使涌进内地,不但刺探明朝军情,还不遵守法纪,往来道途之中经常索要酒食,稍不如意就恣意凌辱、鞭打沿途官驿官吏,甚至还有杀掠扰民之事,有时候几个部落还串通一气,邀索内地珍重难得之物,被明朝拒绝之后就扬言要刀兵相见。种种恶行引起了明朝上上下下的极大不满,有人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