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八章 民间邮驿(第2/3页)  我欲扬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明朝永乐年间,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不少大商人间需要一种业务上的联络,更重要的是货物的集散和资金的汇兑,都需要有一种联营的组织来承担,民间自发经营的通信组织就应运而生。最早出现的麻城约和宁波民信局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明朝永乐年间,湖北麻城、孝感地区许多百姓移民四川,由于长年在外,思念故乡,于是自发组织了同乡协会。每年约集同乡,举行一次集会,在会上推选出代表,返回家乡探望一次。届时,移民们多托代表给家乡带去问好的信件,并托他捎带家乡特产回来。久而久之,建立了固定组织,俗称为“麻城约”。麻城约多以运带货物为主,同时捎带书信。

    宁波民信局的兴起则是因为明代官场多用绍兴人当幕僚,俗称“绍兴师爷”。他们分散在各省督抚巡按衙门中,联系广泛,成为帮派,互相之间经常有书信往来,函件相对较多。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初期的民信机构,而宁波是绍兴出海的口岸,通信的枢纽,所以也就成为最初民营通信机构的据点。再则,宁波经商的人很多,他们也需要一个经常的信息交流和货物集散的机构,就发起组织了宁波民信局。与麻城约略有不同的是,宁波民信局所承接的业务之中,书信与货运并重,故以“民信局”为名。

    以后,类似这种的民间自发经营的通信组织在全国各地扩展开来,不限于湖北麻城在四川的移民,也不限于浙江绍兴、宁波。可惜的是,由于朝廷当时并未重视此类组织,麻城约和宁波民信局孰先孰后,如今已无从考据。

    听马宪成细细解说了麻城约和宁波民信局的由来之后,朱厚不禁感慨万千,先是觉得无比骄傲和自豪――原来现代邮政事业并不是由那些大鼻子发明的,我们中国老早就有了,只不过是后世子孙没有大力推广应用,渐渐湮灭在历史长河之中,很少为人所知而已。随即,就有一种惭愧之意油然自心底升腾而起,――原来还一直以为自己穿越到明朝,比明朝人多了好几百年的历史、科技和文化知识,随便装神弄鬼操练出一些现代人司空见惯的东西就可以把明朝人给忽悠了;现在才知道老祖宗聪明着呢!别指望顶着“梦得神授”的神秘光环就可以为所欲为,要想“我欲扬明”,做一个英明神武的中兴圣主,还得抱着谦虚谨慎的态度,学习学习再学习啊!

    想到这里,他起身向马宪成抱拳做了一揖:“马阁老,承教了。”

    皇上给自己作揖?即便是强项如马宪成者也吓得两腿发软,“扑嗵”一声跪了下来,情急之下,平日里操的一口官话也全忘了,不由自主地带出了浓厚的山西口音:“皇上,这是干甚?折杀俄了……”

    朱厚笑道:“呵呵,人家都说你马阁老一着急就原形毕露,山西大舌头也就出来了,看来传言不谬也!”

    马宪成更是羞愧难当,嗫嚅着说:“微臣君前失仪,恳请皇上治臣不敬之罪……”

    朱厚学着他的口音说:“马阁老,俄是真心诚意感谢你,你这么说干甚?快些起来,俄还有话要跟你说。”

    听皇上荒腔走板地学马宪成说山西话,众人实在憋不住了,都笑了起来。适才因马宪成忤逆圣意造成的凝重气氛一扫而光。

    等众人笑声渐渐平息之后,朱厚正色说道:“马阁老,你能意识到官不与民争利,真是令朕有‘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之感啊!你说的不错,朝廷确实不应与民争利,而是应为民服务,助民富庶,致民安乐。正因如此,朕才考虑到历来驿递只限于朝廷官用,民间已有的麻城约、宁波民信局这样的邮驿组织要么只限于特定地域之间的往来,要么只设在各处水陆要冲,未能遍及全国。而我大明广袤万里,不通民间邮驿的州县不知凡几,那里的百姓要捎信给外乡亲友,商贩要将货物运出去货殖,都很不方便。朕有意让朝廷的水马驿、递运所和李阁老建议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