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十二章 勉为其难(第1/3页)  我欲扬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严世蕃赶紧跪在地上,却没有象通常皇上发脾气那样叩头请罪,而是慷慨激昂地说:“回皇上,微臣以微贱之躯、浅陋之才,辱蒙浩荡天恩,许以御前行走,参与机枢要务,则臣之一言一行皆是为朝廷效力、为皇上尽忠,更不敢有一时苟且忘怀家国社稷之千秋大业,恳请皇上明鉴。”

    朱厚发脾气原本只是为了在严世蕃这个臣子面前掩饰自己的真实想法,被严世蕃硬邦邦地顶了回来,也不生气,嘲讽地一笑:“嘿,这么说还是朕冤枉你了?你自己说说,你干的这件事还敢说是不忘家国社稷之千秋大业?”

    “回皇上,微臣以为这件事正是关乎家国社稷之千秋大业。”

    “越发没有人臣之礼了!”朱厚说:“滚起来!好好给朕说说这件事怎么就关乎家国社稷之千秋大业了。朕可有言在先,你今日不说出个一二三出来,休怪朕不客气!”

    “谢皇上!”严世蕃站了起来,开始卖弄他的如簧巧舌,先从汉高祖刘邦白登被围,接受将公主嫁给匈奴单于冒顿,首开汉朝和亲之先河说起,历数汉唐两朝与匈奴、回讫、突厥、吐蕃等蛮夷的和亲掌故,声称此举不但可以彰显中土天朝“四海归一、华夷无间”的宽广胸怀,还能维持北边安宁,确保汉家河山无忧。接着,他又举出了大量的事例,痛斥宋朝不明事理,对辽、夏、金、元等北方各族只说“和议”,不说“和亲”,将“和”与“亲”分开来谈,导致每年进贡数十万乃至上百万的财帛,夷狄仍对天朝离心离德,时常南下侵扰,中原骤起战乱,百姓流离失所,最终还导致了北宋亡于金、偏安江南的南宋亡于元。正反两相对比,严世蕃由此得出一个结论:只要为人君者以家国社稷之安泰为重,以天下苍生福祉为念,就应该义无返顾地屏弃迂腐狭隘的民族观念,与夷狄各族通婚和亲,缓和民族矛盾,进而实现民族大团结。

    严世蕃把这件事情上升到国家安全乃至民族政策的政治高度来认识,正中朱厚的下怀,立刻就想俯允俺答所请,毅然挺身而出,承担起这个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接受土默特部敬献的美女。但是,一来担心朝野上下清流的舆论压力;二来严世蕃的说辞未免过于牵强附会,难以服众,他想听听这个奸诈狡猾的家伙还能为自己找到什么过硬的理由,好帮助自己对付那些迂腐的清流官员,便故做矜持叹了口气说:“朕也知道,强大如汉,昌盛如唐,都无不以和亲为羁縻四夷的手段,换来中原的安定繁荣;而孱弱的宋朝却不肯如此,致使边患四起,战乱不休,最终亡国灭种。但有人却囿于华夷之大防,认为把一国之安危、社稷之存续,维系于女人的肉体之上,实在有失天朝威仪。你可倒好,让朕去和亲,也不想想,朕若是将蛮夷女子纳入后宫,岂不成为朝野清议的众矢之的,我大明朝堂之上,只怕就永无宁日了。”

    严世蕃听出皇上心里其实很愿意将那位草原美女纳入后宫,只不过是惧怕朝野上下的非议而已,便说:“请皇上恕微臣斗胆驳一句,皇上上膺天命为九州共主,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所谓华夷之大防,本就荒诞不经,亦为太祖高皇帝、成祖文皇帝所不取。前元无道,太祖高皇帝号令四方百姓奋起于草莽之间,北逐群虏,拯生民于涂炭,复汉官之威仪,却曰‘帝命真人于沙漠入中国为天下主,朕取天下于群雄之手,不在元氏之手’,又曰‘朕既为天下主,华夷无间。姓氏虽异,抚字如一’,并告诫百官万民‘元虽夷狄,然君主中国且将百年,朕与卿等父母皆赖其生养’。北元宗伯王驸马部落臣民能率职来朝,悉数给授印信,还其原职,仍居所部之地,民复旧业,有司常加厚恤。残元职官将帅率众来降,也一概不追究其往昔罪责,量才录用,厚给官职爵禄。各部酋首、前朝命官归附大明者络绎于道,故元势力由此一蹶不振。及至成祖文皇帝,秉承太祖高皇帝‘怀柔远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