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十五章 风云突变(第1/3页)  我欲扬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其实,亦不刺这么说,真有些冤枉了刚才也象他们一样,与明军舍命搏杀的扎答阑部王子扎勒黑和各部的勇士们――尽管他们确实已被明军那层出不穷的犀利火器吓得魂飞魄散,但在事实上,他们中的许多人却是身不由己地被自己的战马带着,从明军的阵前溃逃而去。

    蒙古武士胯下的战马不是普通的蒙古马,而是有名的三河马。这种马匹特产于广袤的大草原,体格结实匀称,四肢强健,动作灵敏、性情温顺、具有速度快、挽力大、持久力强、耐寒、耐粗饲和抗病能力强等特点,是优良的乘挽兼用型良马,与突厥马、大宁马并称世间三大名马,也是被历来中原统治者垂涎三尺,必欲得之而后快的宝马良驹,而从北宋而始,北方的统治者,无论是辽、金、西夏,还是后来的大元,都严禁向中原输送这三种名马。

    遥想当年,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威武之师,如果没有三河马的冲锋驰骋,哪有大军西征万里,以雷霆之势横扫欧亚大陆的辉煌?正是因为凭借着三河马的强劲脚力,蒙古铁骑的进军才有了铁蹄动地、杀声震天的磅礴气势和所向披靡、一往无前的精神!

    一个家境富裕的蒙古武士,拥有三到四匹战马。战马是他们的朋友,脚力,和补给不充裕时的干粮,被蒙古武士视为珍宝。每当战马撒开四蹄纵情狂奔时,蒙古武士就会发出欢呼声与马蹄声相互唱和;而每当蒙古武士举起长刀奋勇冲杀之时,战马也会发出长啸为主人以壮声色。

    但是,在突袭明军侧翼的那些蒙古武士们射出第一轮的箭雨,引来了明军战车营的火炮猛烈还击之后,几乎所有的战马都被那从未听到过的巨大爆炸声吓惊了,咆哮着,跳跃着,疯狂地尥着蹶子,试图将马背上的蒙古武士摔下去。而那些信任自己的骑乘之术,双手都用来开弓射箭的蒙古武士,有许多人被这骤然而起的变故搞得措手不及,被自己的战马狠狠地摔在了地上。这还只是灾难的刚刚开始――没等被摔得七荤八素的蒙古武士们从地上爬起来,后边的惊马已经赶了上来,从他们的身体上疾驰而过。他们的头颅、胸腔被碗口大的马蹄踏碎,发出或沉闷或清脆的骨折声音,被四周此起彼伏的猛烈的爆炸声所掩盖,死得无声无息。无数的惊马冲过之后,地面上只剩下一团团模糊的血肉。

    受惊的战马汇拢成群,拥挤着,向没有炮声的地方跑去。许多蒙古武士不知道是无法控制胯下的战马,还是别的什么原因,也跟着马群一道冲向了本军的后队,迎头撞倒了不少正在冲锋的同伴,硬生生地在密集的冲锋队列中冲出了一道口子,群马过去,草原上已是一道血河。

    其实,由于明军环型防御圈的火力配置以前后两面为重点,尤其是在前队已经遭遇了敌人,俞大猷判断出亦不刺的主力要发起正面进攻,命令配属混成旅的军属炮兵营以二十五门重型神龙炮防御本阵的正面,突袭明军侧翼的蒙古武士所承受的明军炮火,无论密度还是强度,都不能与翁吉亦惕部和巴鲁赤思部两部相提并论。可是,他们的战马没有经过特殊的训练,就造成了这样严重的后果,成了他们悲惨死亡的灾难之源!

    五年前的那场大战,明军犀利的火器给俺答和土默特部将士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此后,他们痛定思痛,从中原买回了大量的鞭炮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因此,尽管战马骤然遇到明军猛烈的炮火袭击,仍不免受到惊吓,却能被亦不刺麾下翁吉亦惕部和巴鲁赤思部两部的武士们很快驯服,而其他各部却没有俺答那样的远见卓识和土默特部那样雄厚财力,于是,悲剧便无法挽回,也是他们为自己的狂妄自大所付出的惨重代价。

    胯下那匹不惜万金从西域胡人手中购买来的,刚刚在那达慕大会上为自己赢得了走马赛冠军的汗血宝马突然发了疯,险些将自己摔下马背;再看还有那么几十匹同样发了疯的战马竟然晕头转向地带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