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零二章 义正词严(第1/3页)  我欲扬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亦不刺举起了手中的弯刀:“俞将军,请!”

    俞大猷抽剑在手,屈指一弹剑锋,龙泉宝剑发出了一阵清脆的龙吟之声。他倒握剑柄,双手抱拳:“亦不刺将军,请!”

    亦不刺大喝一声,抡刀跃起。半空中,人与刀如同一道闪电,直劈而下。

    俞大猷侧步,举起宝剑,斜斜地向外一带,众人只听得“苍啷”一声,将亦不刺势在必得的一刀拨偏。

    亦不刺从俞大猷拨开刀的那一招,感觉到了他的力量,急忙撤刀变招,双脚在地面上一顿,身体迅速后跳,刀头上撩,直取俞大猷的胸口。

    俞大猷拧身错步,躲开了他的刀锋,回剑急刺。亦不刺用刀背挑开刀尖,又是大喝一声,长刀如同匹练,劈开风雨而下。

    一时间,两人刀来剑往,似疾风夹裹的雪片,又似九天飞离的寒星,百炼精钢打制的刀剑时不时碰撞在一起,兵刃相交,金铁齐鸣,迸出一串火花,在漫天的风雨中转瞬即逝。

    所有的人都屏住了呼吸,紧张地看着两军主将之间的生死对决。

    亦不刺的刀法素以快疾狠辣著称,在整个土默特部也鲜有敌手。此刻不顾自己胸前空门大露,一刀砍得比一刀快,一刀砍得比一刀急,刀刀以命相搏,无尽杀气,如寒霜般笼罩了周围四野。

    俞大猷更有大明军中第一剑手之称,当年率军南下平乱,剿灭两广匪患之时,曾单枪匹马杀入土匪山寨挑战,只亮了一手剑术,千余名悍匪竟无一人敢出来应战,皆跪地请降,明军不动一兵一卒,不费一枪一弹,就解决了为祸一方长达十年之久的匪患。回军途中,又专程前去中原武学的泰山北斗之地少林寺,与众武僧切磋武术。今日这一场比试,一是要给亦不刺保全一点颜面,容留皇上收揽羁縻的余地;二来也是引诱亦不刺使出全部招数,看一看蒙古刀法与中原武学的异同,因此,他从一开始就只取守势,闪转封挡,以轻灵的身法逐一化解亦不刺刀刀只取要害的搏命杀招。

    两人这一番游龙斗狠,委实让围观的众人大开眼界。就连朱厚这个外行人都能看得出来,若论武技,亦不刺要比俞大猷稍逊一筹,加之他一味抢攻,势难持久,久战无功之下势必心浮气躁,落败只是个时间问题。

    果然,百余合后,亦不刺的招数用尽,俞大猷不失时机地反守为攻。亦不刺疲于招架,体力渐渐不支,手上刀法、脚下步法也开始凌乱起来。

    俞大猷知他败局已定,也不贾足余勇乘胜追击,反而收回剑势退出两步,笑道:“亦不刺将军,承让了。”

    亦不刺明白,无论是在战场上领兵交战,还是在比武场上公平对决,自己都不是俞大猷的对手,也不再挥刀再战,脸上甚至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俞将军果然名不虚传。能败在你的手下,亦不刺死而无憾!”

    说完之后,他突然横刀在手,就要往自己的脖子上抹去。

    说时迟,那时快,俞大猷将身一纵,跃到亦不刺的跟前,剑走游龙,疾如闪电般地点中他手腕的脉门。亦不刺的手腕一麻,再也握不紧手中的弯刀。俞大猷手中长剑略一用力,弯刀立刻脱手而出。

    其实,俞大猷料定亦不刺不会甘心放下武器,束手就擒,早就防着他这一招,亦不刺方才一个“死”字出口,俞大猷已经动了起来,自然能堪堪地在他自刎前一刻,磕飞他的弯刀。

    亦不刺求死心切,见自刎不成,身子直冲俞大猷的剑锋而来。

    眼见着自己的剑锋就要刺穿亦不刺的咽喉,俞大猷手腕一翻,硬生生地收回剑势,长剑从亦不刺的喉结之处险险滑过,划在了他的胸甲之上,发出了一阵刺耳的声音。

    饶是亦不刺穿的那身金丝软甲质地上乘,仍难挡俞大猷家传宝剑之利,连同里衣被划出了长长的一道口子,鲜血立时喷涌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