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五章 量入为出(第1/3页)  我欲扬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朱厚一直在凝神听着马宪成一项一项报出朝廷明年的大宗开支,当他说到这里的时候,马上打断了他的话:“朕正要和你说这件事呢。工部林部堂昨日上呈奏疏,也给朕提出了这个建议。朕看了一下,好家伙,竟要用银400万两!工部报的预算可有虚头?”

    马宪成略微犹豫了一下,说:“回皇上,整修殿宇一事只是工部的一个提议草案,未经廷议,所报的预算也只是大致匡算,臣也不敢妄加断言。但臣曾着户部移文工部,要他们把开销明细报来。工部回文,因圣意未决,究竟是按照原图样重修,还是另外再命人绘图制样恭请皇上定夺,他们也不好做主,一时无法提供明细账目。不过,日前林部堂专程来内阁与臣商议此事,臣与他就依原来的规制,匡算了大致开支,400万两的预算还算适当……”

    说到这里,他见皇上皱起了眉头,显然是对自己这样空泛的说辞不满,忙补充说道:“皇上有所不知,别的不说,只是各处殿宇要用的大料这一项,开销就不菲。巨木多产于云贵等地,却因山高林密,很难运出山来,以前宫中整修殿宇之时,所用大料不得不从南洋那边采办,费用更是高企。幸喜前些年皇上未雨绸缪,命平叛军一边剿匪,一边在云贵川及两广等地修桥筑路,如今可以将山里的木材运下来。按这几年朝廷修造海船时的费用平均计算,每根两围巨木运抵京城,工役银及沿途一应使费约需5000两,以200根大梁立柱计,共需用银100万两。若是云贵的木材不合用,仍从南洋那边采办,即便不算路途翻船等意外开销,还需增加预算20至30万两……”

    他的话还没有说完,朱厚就惊叫起来:“光是木料,哦,还不算小材,只大料一项,100万两白银都挡不住!这样的预算项目,你马阁老也敢答应?昨日林部堂上的奏疏说是已征得你和户部的首肯,朕就纳闷了,真还以为你马阁老挖到了一座金山呢!”

    马宪成亢声说道:“回皇上,自朝廷推行新政以来,官员俸禄逐年增加,养廉银更是数倍于俸禄;民间百姓俱都安居乐业,衣食无忧;我大明如今官无欠俸,野无饿殍,加之国朝财政已不象前些年那么紧张,完全有财力挪出几百万为君父整修殿宇。”

    “啧啧啧,”朱厚故意夸张地咋着舌,说:“得亏你马阁老没有说出什么‘再苦也不能苦了君父’、‘天下一心为的君父’之类的话,否则朕又要拿杜甫的诗句来教训你了。紫禁城有房舍万间,朕至今还没有转遍,还要再耗费400万两银子为朕整修殿宇,也太奢侈浪费了吧!”

    原来,嘉靖二十三年薛林义、陈以勤阴谋夺宫造逆,附逆为祸的太监在宫里放火,烧了不少殿宇,尤其是皇后的寝宫坤宁宫被烧了一大半。自此便成为内阁各位阁老的一大心病。嘉靖二十四年,朝廷要倾全国之力平定江南叛乱,偌大一笔军费开支逼得皇上不得不发行国债,以国家名义向士农工商借贷,才勉强渡过了难关,自然没有人会不合时宜地提出整修殿宇的建议。到了嘉靖二十五年,天下初定,号称国朝膏腴之地的江南正在逐步恢复元气,严嵩便迫不及待地领衔上奏,要重修坤宁宫。

    可是,一来朱厚并没有再立一位皇后的打算,也就不急于为新皇后整修寝宫;二来他还想留着坤宁宫的破壁残垣,既是为了纪念那位与自己并没有多少感情,却让自己十分愧疚的方皇后,更是给自己留个教训,时刻提醒自己不能凭借着一知半解的历史知识就不顾一切地蛮干,酿成祸国乱邦的动乱,就毫不犹豫地拒绝了严嵩等人的建议。当然,这些想法可不能对外人道也,他装腔作势地引用了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名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现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矣足!”来告诫群臣。

    自古以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