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一章 本草纲目(第1/3页)  我欲扬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笑过之后,朱厚说:“记得上次你从山东回来,朕也是在这里召见你,你曾愤愤然地说过当地有些庸医,还有一些大户人家的儒生胆子忒大,只凭着一本《千金方》就敢给人治病抓药,治死了许多灾民……”

    李时珍突然不顾礼仪地扬起了头,打断了朱厚的话:“请皇上恕微臣斗胆回驳一句,臣当日是曾这么说过,但是微臣却说错了。”

    朱厚提起莱州之事,是为了引出下面的话题,却被李时珍打断了,但他知道大凡有本事之人都有异于常人之处,根本没有计较李时珍的君前失仪,反而饶有兴趣地问道:“哦?怎么说错了?”

    李时珍沉痛地说:“臣本愚顽不才,却不该也怀了一颗悬壶济世之心,最是见不得有人亵渎杏林之声誉雅望。当日初到莱州,见到有人胡乱施医用药,微臣不胜愤慨之至,不但声严色厉地申斥了他们,还让知府胡宗宪胡大人给予责罚,回京之后,更在皇上面前大放厥词。但是,微臣事后仔细思量,以当日莱州之情势,百姓先遭水灾,又遇酷吏,饥寒交迫,易子而食,莱州一府已成人间地狱、鬼魅世界。那些有钱有势却没有良知的人早就跑了;而那些医者,还有那些本非医者的儒生,还能坚持替人施医诊治,倾尽家产、竭尽全力救治灾民,已是难能可贵的忠义之举。这才是真正的医者父母心。微臣亦自愧不如!是以,微臣既不该对他们求全苛责,更不该以一己偏颇迂腐之见亵渎圣听。微臣本该再赴莱州,亲自向诸位同门前辈赔罪,因有宪命在身,不能成行,不得不修书给胡大人,拜托他代微臣向他们赔罪,以赎当日不敬之罪于万一。”

    听到李时珍这一番剖心析肝的话,朱厚愣了好一阵子,才感慨地说:“既不藏人善,又不讳己恶,朕当真没有看错你李时珍,你真不愧是我大明的社稷重宝啊!”

    李时珍正要逊谢,却听到皇上又说:“他们与你一样,都有一颗悬壶济世之心,这话诚然不谬。不过,他们终归是用错了药,治死了人嘛!依照我大明律法,医者治死人命,不但该责罚,还应发配充军,不过是因为没有苦主告状,胡宗宪才没有那样做而已,说起来已经是法外容情了。而那些灾民也真是可怜,水患饥荒都熬过来了,却死于医者之手,想来令人不禁为之肝肠寸断。朕问你,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事?你可曾想过吗?”

    李时珍毫不犹豫地说:“回皇上,依微臣之愚见,之所以会有这等有心为善却铸成大错之事发生,全因历代本草著作内容多有错误,药物分类未经精心审查,品数既繁,名称多杂。或一物析为二三,或二物混为一品;其中不少药物本身有毒,用之当慎之又慎,竟被认为可久服延年;有的医书并无药物标本图样,药名混杂,其形状及生长分布一概不明,作者并未亲身调查,只在纸上猜度,以讹传讹,矛盾倍出,使人莫衷一是。如药物远志,陶弘景(南北朝著名医药学家)说它是小草,象麻黄,但颜色青,开白花;马志(宋代医药学家)却说它形肖大青。又如狗脊一药,有的说它像萆,有的说它像拔葜,有的又说它像贯众,说法极不一致,后世医者读来也糊里糊涂,以致谬种相传,遗祸无穷。故此才有山东莱州灾民因药而死之憾事。微臣每每思之,只觉摧肝裂胆,痛心莫名……”

    看到李时珍越说越激动,眼眶之中还隐隐有泪花闪动,朱厚不胜欣喜之至:果然不出自己所料!李时珍终究还是李时珍,不会因为我让他高中制科进士、提拔他做太医院院判而放弃毕生的志向!便问道:“既然如此,又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李时珍突然扭捏了起来:“回皇上,微臣……微臣想辞官归里,请皇上恩准……”

    其实,李时珍的这个想法由来已久,从山东回京之后更是日甚一日。不过,身受浩荡天恩,尚未回报于万一,他实在不好意思提出辞官的要求。今日皇上既然问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