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六章 改稻为桑(第2/3页)  我欲扬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互通有无,朝廷每年增收的赋税收入又何止百万?!

    相对言辞铿锵有力的严嵩,列席御前财务会议的兵部尚书曾铣显得十分低调,语气平和、言简意赅地逐项给皇上和各位内阁辅臣汇报兵部超支的项目:组织“射天狼”军事演习;禁军第二军、第三军分别和大同军、宣府军调防;兵工总署安排生产混成旅各项装备有关事宜;筹建黄埔军校;设立县递,安置退役军官士兵以开办民间邮驿……

    曾铣一项一项娓娓道来,哪一项都有煌煌圣谕,也都是公出公入的明账,与会诸人都一清二楚,心里却仍不禁慨叹不已:老曾这个兵部堂官不好当啊!只多花了340万就办成了这么多的大事……

    例行的过场走完,又议了嘉靖二十九年的预算开支,其实也跟走过场差不多――户部早在两个月前就让各部报来预算项目,汇总后呈送御览,户部兑付到期国债、兵部整修军备、工部治理黄、漕两河等等大项的预算开支也都征得了皇上的同意。今日御前财务会议开过之后,内阁要根据会议决议拟票,皇上披红,司礼监用印之后明发上谕,户部就从太仓拨出银子,嘉靖二十九年财政年度就算正式开始了。

    会议的最后,照例是朱厚做总结讲话,算是给御前财务会议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年年难过年年过,仰赖我大明列祖列宗护佑和诸位爱卿实心用事,嘉靖二十八年总算是过去了。说实话,朕一直没有顾得上总结回顾,方才听诸位爱卿奏陈,朕才意识到,过去的一年朝廷还真是办成了不少大事情,尤其是组织军事演习,耀兵异域,宣我大明国威,使四夷宾服,群虏归顺,为我大明和平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开办飞钱汇兑、办理民间邮驿,上利国家、下利百姓,又给我大明经济建设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如今天下太平,百姓安乐,商贸繁盛,百业兴旺,形势可谓是一片大好,我大明朝中兴有望,盛世可期啊!”

    皇上定下了调子,与会诸人都不敢另持一辞,跟着严嵩跪了下来,齐声说道:“上天庇护,祖宗保佑,明君在位,天下归心,只要我等臣子尽忠职守、实心用事,我大明必定如日中天!”

    朱厚笑道:“中兴伟业,朕与诸位爱卿共创之;华夏盛世,朕亦与诸位爱卿共享之!”

    众人再度望阙叩拜:“谢皇上恩典!”

    朱厚说:“诸位爱卿快快请起。不过,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听到这句话,诸位大臣心里同时一凛:以皇上九五之尊,与臣下称“同志”,已是不妥,若因共创大明盛世而论,需君臣和衷共济、同心协力,还勉强能说得过去;但所谓“革命”,多指改朝换代,如商革夏命、周革商命等等,这个词岂是能随便用的?若非说话之人是皇上本人,只怕难逃抄家灭族之祸!

    朱厚却不知道自己无意中犯了封建王朝的一大忌讳,仍自顾自说道:“近年来,朝廷与蒙元各部交好互市,我大明海军又基本剿平了为祸东南的倭寇,肃清了海路,西北的马市和东南的海市发展都十分迅猛,大同晋商去年又顺利打通了与西域诸番往来通商的丝绸之路,我大明所产的丝绸、瓷器和茶叶已远销诸国,尤其是丝绸棉帛,历来都是蒙元各部、西域诸番和南洋诸国求索无限的商品,前几年朕在江南推行改稻为桑的国策,将数十万亩稻田改为桑田,每年增产丝绸近二十万匹,仍是供不应求,每年能为国家增加赋税收入高达几百万两银子,带动丝织、棉纺、水陆运输等相关行业发展,所创造的利润更是难以计算。如何才能扶持其抓住历史机遇,加快发展步伐,将我大明的丝绸销往世界各地,还需诸位爱卿周全谋划。”

    皇上说到具体的政务,身为内阁首辅的严嵩就不能不赶紧表态了:“皇上圣明。增产丝绸关键是蚕丝,有了蚕丝,只要增加织机织工即能多产丝绸。气候使然,只有浙江适宜种桑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