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十七章 高山流水(第1/3页)  我欲扬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面对杨金水和沈一石的促请,有一种舍我其谁的自得之感油然从冯保的心中升腾而起,顺水推舟地应道:“沈老板言重了。指点不敢,切磋吧!”

    沈一石把手一伸:“冯公公请!”

    若是沈一石抢先提出这个建议,冯保还要顾及杨金水是否同意,但这是杨金水的提议,他就不必有此顾虑,不过,他还是把请示的目光投向了杨金水。

    杨金水在大厅里那一排椅子上坐下了,摆摆手:“这一向苏松杭三地来回跑,咱家也着实累了,就在这里歇一会儿,你随沈老板去吧。”

    冯保也就不再客气,躬身行了个礼,就跟随着沈一石走向了琴台。

    那个抚琴的女子听到了方才他们的对话,站起身来,娉娉婷婷地走下了琴台,站在大厅中间,脚下摆着一个绣锦蒲团。

    那个女子仍低垂着眉宇,但走的近了,冯保还是看见她的身材高挑匀称,貌美如花,肌肤胜雪,最难得的是温温婉婉尽显羞态。即便是在粉黛三千的深宫大内待了近二十年,冯保仍忍不住在心中叹道:“好一位江南佳丽!”

    “你有福。得遇高人,好好请教吧!”

    沈一石的声音让冯保一愣――面对如此佳人,他的声音竟如此冷淡!

    随即,他就明白了过来,这个女子八成是沈一石买下的侍妾奴婢,自然不必礼待她。

    冯保猜得不错。大明朝自太祖朱元璋定鼎开国至今,如若不算北虏南倭那样的疥癣之患,以及前几年那一场闹剧一般的江南叛乱的话,可谓两百年来承平无事。号称天下膏腴之地的江南,尤其是太湖流域,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空前发达,市井文化也进入了一个空前繁盛的时期。大批风流雅士徘徊在仕途与市井之间,进则理学,退则***。南京苏州杭州等地的官绅商贾更是得风气之先,皆结妓蓄姬,调教出了一大批色艺超俗的女子,昆曲评弹,高烛吟唱,销金烁银,烹油燃火,唱不完的繁华胜景,说不尽的风流绮丽,以致这方乐土成了天下多少人魂牵梦萦的向往。这位能抚奏出《高山流水》的女子,的确是沈一石五年前买下的侍妾,从他学习琴棋书画,深得沈一石的宠爱。不过,再得他的宠爱,又怎能比得上他即将要与苏州织造局做成的那笔天大的生意!商贾之流,逐利乃是天性,只要出价够高,爷娘老子都能买,更何况只是区区一名侍妾,金山银山堆在眼前,割爱就谈不上什么痛不痛的了,也就无须谈什么忍不忍。

    那名女子盈盈下拜:“小女子芸娘,见过冯公公!”

    即便是在宫里那座八卦炉里修炼了近二十年,冯保此刻也有些慌张了,忙说:“不敢,快请起来……”

    芸娘还是跪在蒲团上拜了三拜,这才轻轻站了起来,低头候在那里。

    沈一石也静默在那里,过了一会儿才说:“冯公公是我大明第一操琴高手,经他指点之后,我的那点琴艺就教不了你了,你且要用心体会。”

    这话在冯保听来是“琴艺”,在芸娘听来却是“情意”,弦外之音是恩断义绝!往昔的山盟海誓、浓情蜜意霎时间涌上了芸娘的心头,自己青春少艾,他竟忍心把自己送给一个太监,从此便要受那生不如死的煎熬,这份薄情,局外人如何能够理会!

    但是,自己只是他买来的一个奴婢,一大家子人还要靠他养活,芸娘又怎能又怎敢不从命?她低声应道:“奴婢知道了。”说着,喉头竟有些哽咽了,忍不住抬起眼帘看着沈一石。

    沈一石却狠下心来不看她。

    冯保似乎觉察到了什么,转望向沈一石。

    沈一石坦然地迎上了冯保的目光,说:“是小人失礼,忘了向冯公公说明了。芸娘是我族中侄女,堂兄堂嫂早年亡故,我只好把她接过来带在身边,教她乐曲琴艺,心养高了,便不愿嫁人,等闲的我也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