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二十三章 倒打一耙(第2/3页)  我欲扬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不妥――虽说大明朝爱钱的官员不少,明里暗里也都不是那么干净。可是,大家毕竟都是圣贤门徒、朝廷命官,做事总得有个法度,更要顾及朝廷的体面,就算是别人送上门来的银子,也总是要推三阻四,实在抹不开情面才“勉为其难”地收下,还要说几句“下不为例”的话。哪有象“钦差高大人”那样,当着众人的面跟李纪提说银子,公然索贿的?更不用说此次朝廷派员南下巡视政务,上谕所列诸人虽以高拱为首,但他毕竟只是钦差之一,还有三位镇抚司的太保爷一同随行,他就算是有天大的胆子,也不敢当着那些镇抚司上差的面公行索贿之情事。那么,他在李纪家中大谈银子的事情,想必也不是为了索要孝敬。这个时候,自己上赶着给他送银票,他不但不会要,甚至还会以此为证据,置自己于死地啊!

    攸关生死,真可谓是一步踏空,万劫不复。赵自翱想破了脑袋也没有想明白那位“钦差高大人”的葫芦里到底卖得什么药,不得不兵行险着,想出了弹劾高拱的一着险棋――若是以前,以高拱的圣眷,背后还有恩师夏阁老撑腰,给赵自翱一百个胆子也不敢这么做。但如今有杨公公这条通天的线在扬州,只要说动了他,一是只要把事情禀报吕公公,就能上达天听,免得皇上听信了高拱的一面之辞;二来杨公公可以拿出司礼监公公的威权,压着镇抚司那些太保爷不要附和高拱乱讲话,事情便有转圜的余地了……

    赵自翱这么做,真可谓是机关算尽。可是,他万万没有想到这个声称与高拱并无私交的杨公公竟然如此偏袒高拱,自己刚一开口就被顶了回来,心里不免有些慌乱,但话已出口,等若覆水难收,如今这个情势,不是你死就是我活,无论如何也得咬紧牙关顶住!

    因此,赵自翱摆出了一副正气凛然的样子,说:“下官身为朝廷命官,举劾奸佞便是下官不容推辞之责。但下官也知道那个高拱的圣眷远非寻常可比,又有朝廷元老重臣在背后撑腰,没有确凿证据,下官也不会这么说。”

    杨金水象看猴戏一般看着赵自翱,饶有兴趣地问道:“哦,原来赵大人有证据。咱家敢问一句,什么证据能说高大人折辱天家、诽谤朝廷?”

    赵自翱从袍袖之中掏出折成四折的一叠字纸,躬身前行两步,双手捧给了杨金水:“公公请看!”

    杨金水接了过来,打开一看,正是皇上给那个盐商李纪题的那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不禁又是一愣:“赵大人,这是高大人给那个盐商李纪题的字,你拿来给咱家做什么?”

    赵自翱颇为得意地说:“这便是那位高拱‘折辱天家、玷污伦常’的证据!”

    杨金水更是莫名其妙,追问道:“赵大人,这怎么说?”

    赵自翱指着那副字,愤然说道:“公公请看这个‘朱’字?天下人无不知‘朱’乃是我大明国姓,高拱身为人臣,岂能直书无忌?”

    高拱心里一凛:皇上题下那两句诗,是愤慨于盐商奢靡无度的生活,没有想到涉及什么国姓不国姓的;再者说了,所谓避讳,只是对于臣民百姓而言,皇上身为九五之尊,当然可以百无禁忌。但既然皇上顶着他高拱的名字,这个罪名便要他来担。虽说算不上什么大事,皇上心里又很清楚事情的始末,但若是传了开来,势必会有那些不明真相的朝臣士子质疑他对朝廷对君父的忠心,他就是百口难辨了……

    想到这里,高拱忙也凑过去仔细看那副字。不过,他只看了一眼便哑然失笑了:“赵大人这么说,的确是煞费苦心啊!不过,请大人仔细看看,钦差高大人所书这个‘朱’字,这一笔并无倒钩,算是缺笔避讳。这个‘直书国姓’的大不敬之罪,大概还不好加在他的头上!”

    原来,古人写“朱”字,那竖直的一笔有向左提笔的倒钩,简化字的写法却没有,朱厚这个冒牌皇帝随手写了出来,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