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三十三章 青年儒商(第1/2页)  我欲扬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年轻儒生的这句话如同惊雷一般,在两淮盐运使司衙门的大堂中炸起,立刻引起了一阵喧闹声。那个年轻人旁边坐的一位长者忍不住说:“余少东,你一直在老家读书向学,接掌家业还不到半年,于经商一道还不熟悉,凡事要慎重些才好啊……”

    另外一位长者也说:“我与你那刚刚故去的爹爹相交多年,也算是你的叔伯长辈,倚老卖老劝你一句:从你太爷爷到你爹,你们余家几辈人挣下这点家业真是不容易,李大员外的家产远胜过你余家,也只认购二十万,你却张口就是五十万,岂不是有些不自量力……”

    那位被人称为“余少东”的年轻人也不理会他们,冲朱厚熜拱手作揖,说:“大人,学生适才听大人说每股以一万两白银为定额,又听赵大人说各人名下都有股份,学生不知我余家名下是多少股份,可能认购五十股?”

    事情眼看已经陷入了僵局,突然峰回路转,朱厚熜大喜过望,忙点头说道:“哦,当然可以!敢问贵驾?”

    那位“余少东”不卑不亢地又是拱手一揖:“回大人,学生姓余,单名‘宝剑赠壮士’的‘剑’字,贱字三明。”

    朱厚熜忙客气地起身拱手回礼:“哦,原来是三明兄,久仰,久仰……”

    说过之后,连他自己都觉得这样的问候语实在太虚假太俗套了,不禁脸上微微发烫,忙掩饰似的转换了话题:“三明兄,听你的口音象是山西人,不知籍贯何处?”

    “回大人,学生籍在山西祁县。”

    “呵呵,晋商最是尊师重教,子弟多有潜心向学者,不知你可曾着鞭(注:着鞭——中举的别称。)?”

    “学生去年应乙未科山西乡试,蒙学政李大人不弃,点在桂榜第三十七名。”

    朱厚熜看余剑身着儒服,口称“学生”,知道他定有功名在身。不过,朱厚熜起初只以为他到了他的心坎里,令他不胜感激之至,又是躬身一个长揖,应道:“大人敦敦教诲,学生永生铭记在心。”

    接着,一直以来盘桓于心中的一个想法突然冒了出来,尽管余剑自己也觉得兹事体大,不免着实难为了眼前这位“钦差高大人”,但朱厚熜的和蔼可亲和开明睿智使他平添了莫大的勇气,便大着胆子说:“大人,学生有一不成之情,还望大人成全。”

    有人肯出头认购五十万两银子的股份,朱厚熜乐得心里都开了花,加之他对余剑的印象好得不得了,当然满口答应道:“说吧。你有什么要求,我都可以答应。”

    知道底细的诸位天子近臣当然不觉得皇上这么许诺有什么问题,但“钦差高大人”如此豪爽,浑然不象是个两榜进士、科甲正途出身的文官,倒象是个手握重兵、杀伐果敢的大将军一般,着实让赵自翱和各位盐商都暗自咋舌。不过,他们随即一想也就释然了——全天下人谁不知道高大人当年曾一手组建操练出大明第一强兵营团军,在京城抗鞑靼、南下平叛乱的诸多战役中立下了卓著功勋;再加上他那无与伦比的圣眷恩宠,难怪说话的口气这么大!

    余剑却犹豫了,又在心里仔细斟酌了一番,才开口说道:“大人,学生籍贯虽在山西祁县,但自曾祖而始,便负贩行商于外,学生的祖父亦于弘治年间便定居于扬州。然家严(注:家严——父亲的别称。)为要学生进学,幼小之时便将学生送回老家,延师教习。十数年间父子天隔一方,不得相见。学生还未及承欢膝下,家父便已仙逝。学生每每思之,痛苦几绝,恨不能追随家父于九泉之下,略尽人子之孝……”

    说到后来,余剑喉头哽咽,几不成声,却听到赵自翱惊恐地叫了一声:“高大人——”余剑强抑悲痛,抬眼看去,只见坐在那里的“钦差高大人”已是泪流满面,似乎比他还要悲痛许多。

    注:两榜——进士要经过会试、殿试两次考试,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