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章 两相献策(第1/3页)  我欲扬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正如夏言自己所言,他的奏议核心内容是核定优免标准,即一品大员可免粮三百亩、丁三十人,依次递减,至最低等级的士人――有秀才功名的生员,亦可享受免粮五十亩、丁五人的免税、免役权利。

    他的话还没有说完,朱厚就全然明白了:这个夏阁老不愧是久经政治斗争考验的官员,如此巧妙地将打击江南官绅地主阶层,抑制豪强兼并变成了规范优免制度,不但那些豪绅富户有苦难言;那些深受“君子固穷,小人好利”的孔孟圣贤教诲的清流官绅士子也说不出什么话来――一方面,规范优免制度,并未违背大明祖制,那些人纵然心有不满,也找不到发难的借口;另一方面,出身豪富之家且贪婪好货的官绅毕竟是少数,更多的则是出身中平之家,甚至还有一部分象高拱、海瑞那样出身寒苦且安贫乐道的官员,他们的既得利益不但没有受到侵害,还因此能得到一定程度的保障和提高,当然会支持和拥护这项政策,等于是借力打力,分化瓦解了文官集团。还有其三,中国人一直是“不患贫,只患不均”,实行统一的优免标准,王八三十鳖也三十,谁都不好意思说自己就该比别人多享受一点!

    因此,朱厚对于夏言的提议赞不绝口:“好好好!自太祖高皇帝而始,国朝便以优免之制恩恤天下官绅士子,但一直有制无度,各地自行其是,自然存在夏阁老指出的苦乐不均的现象。规范优免标准,各地官府衙门照章办事,变暗补为明补,就能能把朝廷优免制度落到实处了。”

    说完之后,他才把视线投向了坐在一旁的严嵩,笑着问道:“严阁老是首揆,内阁的当家人,对此有什么看法?”

    严嵩心里愤愤不平:要征询臣下的意见,君父便不能率先表态赞同。你已对夏贵溪那个老不死的东西的奏议大加赞赏,想必就要依言定策,又何必多此一举,垂询顾问我这个首揆的意见?但是,这些话他也只能“腹诽”而已,非但绝对不能公然说出,连表情也不能带出丝毫的不满,反而一脸的春风:“夏阁老这是老成谋国之言!诸多出身寒苦的官绅士子能同沐皇恩,不复有你多我寡、苦乐不均之情事,是必同声颂扬君父圣明,矢志效死以报浩荡天恩!”

    严嵩的表态不出朱厚所料,他当即就说:“严阁老既然也深表赞同,那么,此事就这么定了。不过,我大明官场的痼弊,一贯都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任你千条妙计,我有一定之规,国家制定的政策再好,落不到实处也是一纸空文!就拿优免制度来说,即便在朝廷推行官绅一体纳粮新法之后,诡寄、投献之风为何依然大盛于苏松?便是缙绅豪强之家勾结官府,利用减半征税的优抚恩恤之制继续偷逃皇粮国税、侵吞国帑民财!如何监督各地官府衙门严格依照优免标准施行,内阁要从速拿出具体的章程和办法来,颁行天下。”

    “臣遵旨。”严嵩应声之后,略一犹豫,又说:“依臣之愚见,要抑制豪强兼并之势,规范优免之制尚还不够,还需多策并举。新任杭州知府赵贞吉日前上呈奏疏,奏请将杭州府治下官田按照民田标准起课征税,所短田赋均平于民田之上。李阁老从京里批转到行在,恭请圣裁。老臣与马阁老商议再三,都认为此议不失为一条匡时济难之策,非独苏松两府豪强兼并之势能大为缓解,各地亦能据此清丈田亩,查出豪绅富户隐匿侵吞的田地,依律责其退还百姓,故奏请皇上恩准施行。”

    严嵩这么做,可不单单是眼红夏言奏议得到皇上的赏识而献策争宠,还有另外一个用意――他心里明白,皇上召集他于夏言一同议事,是要堵他的嘴,若是他当面不提出异议,事后便不能再说什么,还要乖乖地按照夏言的意思,督导各地官府衙门施行,等若是让他这个首辅和夏言共同承担抑制豪强兼并的风险。这么做,且不说要面对江南官场士林的哓哓众口,单是把在朝野内外拥有不可忽视的势力的内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