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章 因势利导(第1/3页)  我欲扬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对于朱厚一连串颁下的口谕,严嵩自然连连点头,口称“微臣遵旨”。但是,夏言却认为,所谓三级战备,便要进行皇上此前曾说过的“局部动员”,比如说动用官仓储粮,限制商民与西番诸国往来等等,对各地官府衙门履行政务及百姓日常生活、出行就有了不容小视的影响,而迄今为止,还未从任何渠道得到佛朗机人举兵或西番诸国生变的确凿消息,这么做就显得有些不大妥当,也违背了自己当初上呈密疏的本意,便欠身说:“请皇上恕老臣放肆敢言。老臣以为,既然佛朗机人未必就敢明犯我大明天威,也未接到西番诸国求援文书,情势尚不明朗,着令东南沿海数省进行三级战备是否可缓一步。时下东南海面倭寇已销声匿迹,东海舰队回驻宁海台顺理成章;至于所需军需粮秣,老臣此前以改稻为桑为由,着令南京户部移文湖广,命其借三十万石粮给浙江。前日接到湖广回文,粮食已经置办停当,日内便可启运浙江,足够东海舰队一年之需。若是不够,待西番诸国那边消息传来之后,再着令各省筹办即可……”

    朱厚也知道,有明太祖朱元璋当年指定的三十个“不征之国”的煌煌祖制压在头上,在没有得到葡萄牙人侵略大明藩属之国、杀戮海外华人的确凿消息之前,自己挥师南下、在东南亚大打出手的想法只能暂时埋在心里,无法对天下人明说。既然夏言的建议十分妥当,并已提前做好了准备,他也不好再固执己见,便叹道:“朕这么部署,概因西番诸国与我大明远隔重洋,一旦有事,只怕是远水难解近渴啊!不过,夏阁老说的是。如今尚未得到确凿消息,骤然进入三级战备、实行局部动员,未免有些操之过急,更恐惊悚天下……”

    说到这里,他又是长叹一声:“唉!朕也希望这一切都只是夏阁老和朕杞人忧天而已。万望上苍垂怜眷顾,不致我太祖高皇帝血脉及我大明诸多海外子民惨遭佛朗机人屠戮……”

    毕竟演技还不过关,朱厚没能挤出两滴眼泪来渲染气氛。但是,在场诸人都是人中龙凤,又久在中枢密勿之地,怎能不知道该如何应对皇上这样莫名其妙的反应?以严嵩为首,众人一同俯身在地,对当年改易《宗人法》,把诸多藩王宗亲发配海外;而今又假惺惺地叹息痛悔的朱厚叩拜,齐声颂扬君父顾惜天亲、子民的仁君之风。

    朱厚心中已经乐开了花,那样自责只是做做样子而已,见众人如此识趣,心中大为高兴,便主动伸手,逐一扶起了张茂、夏言和严嵩,叹道:“世人有个通病,都喜新厌旧。殊不知衣服穿旧了贴身,人用旧了贴心。就说你们吧,人虽老了,或许精力有所不济,可经历的事情多了,官也做得够久够大了,便不会再有更多的奢求欲望,事君做事也就越发地谨慎了,所提奏议都是老成谋国之言。看来,当家就得用老人啊!到了南京,拜谒太祖陵寝之后,你们这二文一武三位老臣就陪着朕一同乘坐抬舆进城吧……”

    随行护驾的官员,无论官居几品,连轿子都不能乘坐,只能骑马。皇上赏自己乘坐抬舆进城,等若是让自己一同领受万民舞拜,这是古往今来人臣从未有过的殊荣恩遇,三位老臣固然心中无比激动,但他们也都知道,如此殊荣绝非人臣所能享受,倘若坦然受之,不但会招致朝野上下的非议,迟早也会给自己带来不测之祸。因此,他们三人无不摆出一副诚惶诚恐的样子坚辞不受。

    朱厚也知道他们为何如此紧张惶恐,便不再提及此事,把话题转回到了政务之上:“朕考虑,若是佛郎机人不敢轻举妄动还则罢了,若是他们胆敢加刀兵于我大明子民及藩属之国,我大明天朝势必要倾师西下,与彼一战。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劳师远征西洋,没有一两年万难收取全功,这么大的一场战争打下来,只怕有山一般高的银子也不够花。而且,货殖西番诸国,每年能收到上百万两银子的榷税关税,可谓朝廷新辟的一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