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四章 忙中偷闲(第1/2页)  我欲扬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隆重的迎驾仪式结束之后,尽管为了保证驻跸南京的圣驾安全,还有一队又一队全副武装的官兵在街道上日夜巡逻;历朝历代每个城市都不可能根绝的流民和乞丐依然不得不东躲西藏蛰伏在最不起眼的角落里,不敢重新成群结队地出来乞食;这座六朝故都、江南第一大邑还是很快恢复了往日的热闹和繁华。甚至,由于大批的官员、军队随圣驾前来,市面上比以前更为熙攘繁忙了,米粮菜蔬的价格也因为增添了不少人口而被抬高了不少。

    南京的官绅百姓的生活尽管不可避免地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但是,由于这座留都终于又一次迎来了大明王朝的皇帝驻跸,南京的居民也比以前更为自豪起来。而且,那种激动和兴奋的情绪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被冲淡,各处酒肆茶社里,无论当日有没有得到官府衙门的特许,摆出香案对圣驾服。”

    看他们的衣着打扮,与南京市面上东游西逛的士人儒生并无差别。但是,若是旁人听到这一番对白,即便不知道“肃卿”、“太岳”是当今朝廷炙手可热的两位年轻新贵、天子近臣高拱、张居正的字号,也能从他们随口闲谈却商议的是国之大政听出来,这三人定然来头不小。

    不错,他们正是大明天子、嘉靖帝朱厚熜和他的亲信爱臣高拱、张居正。

    驻跸南京之后,朱厚熜仍按在北京时的规矩,每日御门听政、临朝议事。虽说江南改稻为桑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之中,苏松两府抑制豪强兼并的大幕刚刚拉开,还要时刻关注西洋那边佛郎机人的异动,朝廷诸般大事不可谓不多。而且,既然要以主持江南乡试的名义调徐阶到南京来,北京那边只有次辅李春芳一人打理政务就显得力量单薄了些,马宪成便奉旨回京,统筹筹措、转运军需粮秣诸事。如今他的身边,只有内阁首辅严嵩和资政夏言两位辅弼重臣。

    不过,夏言和严嵩刚刚被晋封为“三公”,又有皇上在身旁盯着,于情于理于势如今也都不敢随意生事置气。他二人都是当今之世首屈一指的宰辅之才,能和衷共济、同担国事,倒让朱厚熜这个皇帝省了不少心。

    正所谓一张一弛,文武之道。这日下了早朝,处理了手头的急务之后,他便兴致盎然地邀约高拱、张居正两人陪同自己微服出宫,游览这座明太祖朱元璋定鼎建国的六朝故都金陵城。

    照朱厚熜的本意,到南京一趟,不可不去那享誉天下的秦淮河一游。然而高拱、张居正都是方正君子,让他实在难以开口——高拱素来不好女色,而即便是当年曾在秦淮河留下风流往事,被世人编成戏文广为传唱的张居正,对此也是避讳莫深,更遑论让他带着自己出入青楼楚馆。朱厚熜也不好自讨没趣,一窥秦淮***的心愿,大概只能留待随同徐阶南下的严世藩抵达南京之后,才能了却了。

    至于为何要来逛三山街,自然是因为此前闲谈之时,朱厚熜曾听张居正说过那里书坊密布,他曾有意在那里选文批点换点银子,而且还险些被人当街“拉郎配”,令朱厚熜觉得十分好笑,也就记住了这个地名;而且,明年加开恩科的恩旨已经晓谕天下,今秋乡试的日期便很近了,这里势必聚集了大量选买时文的江南士子儒生,或许能从他们那里听到一鳞半爪关于改稻为桑及抑制豪强兼并的民谟。

    一边闲谈一边信步前行,不一刻就到了三山街口,朱厚熜笑着打趣张居正说:“太岳,当日你求职未果,是因为南京伪明政权的那帮乱臣贼子只认银子,不认孔子,以你这样名满江南的大才子也只能抱璧向隅,慨叹英雄无用武之地。如今朝廷最重礼仪教化,又要加开恩科广取贤能之士,不若你再去求职,看能否觅得一个选席。若是有人悉心揣摩你批点的文章而得以中举,岂不是你多了一个未曾谋面的门生?”

    张居正知道,眼前这位皇上最不看重的就是八股文章,认为两榜进士,取的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