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二章 两手准备(第1/3页)  我欲扬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这个当儿,张居正的心中已经不知道转了多少个心思在猜测皇上到底要将何等重要的使命交付给他,甚至想到了皇上有意让他出使倭国,眼前还仿佛出现了自己气宇轩昂地站在倭国宫殿之上,面对着倭国天皇和幕府将军,大义凛然、义正词严地斥责他们不遵天朝号令,纵容倭寇扰大明海疆,责令其严加约束国内诸多大名领主不得冒犯大明天威的场景。他却没有想到,皇上只是让他兼任南京国子监司业,不由得僵在了那里,未能及时回话。

    其实,若是没有君臣几人前面那一番深谈,张居正或许就欣然受命,叩头领旨谢恩了。但是,正因他已然窥破皇上的用意是要让他以师长的身份从旁监视皇上那样看重那样提防的倭人孩童袁家康,一来这项使命跟镇抚司派往倭国的那些暗探番子所干的事情一样,都算是潜位窥伺,既不够光明正大,亦不符合士大夫“君子坦荡荡”的立身处世之道;二来他素怀辅佐圣君明主燮理阴阳治政抚民之志,也自负有经国济世的宰辅之才,因此,朱厚熜这样的安排,让表面上冲虚淡泊,骨子里却跟高拱一样心高气傲的张居正怎能欣然接受?甚至还有几许委屈一丝愤懑油然自心底升腾而起……

    这个时候,坐在一旁静听皇上与两位心腹近臣议事的吕芳轻咳了一声。张居正立刻醒悟过来,这是吕公公在提醒他赶紧领旨谢恩。

    他虽说不愿接受这个职位,却也不敢明着拒绝皇上的任用,便摆出了一副诚惶诚恐的样子,躬身说道:“请皇上恕臣放肆敢言,国子监乃是朝廷养士储才之所,佐贰之职,非海内属望之名宿大儒不能荣膺。微臣才疏学浅,至今未有进士科名,忝为翰林院修撰已是汗颜之至,出任学官只怕更难以服众……”

    朱厚熜笑着打断了他的话:“太岳还在为朕不许你参加制科大比而耿耿于怀啊!朕就不明白了,一个进士的科名就那么重要吗?以你张居正享誉天下的文名,大概也不需要进士这块遮羞布吧?”

    听出了皇上笑语背后隐含的不满,张居正嗫嚅着说:“臣不敢……”

    朱厚熜收敛了脸上的笑容,叹道:“朕知道,你不是不敢接受学官之职,而是还没有明白朕这么做的用意之所在,不愿意接受而已!你大概认为,即便朕认定那位袁家康便是梦中上苍警示的那位日后会统一倭国的德川家康,可他如今已经落入大明之手,将他处死或终身囚禁都在朕的一念之间,又何必要如此大费周章,让你这位日后的宰辅之才去监视他?太岳,你若真的这么想,就让朕失望了!”

    既食君禄,便要忠君之事;知之却不愿为便是对皇上的不忠。皇上已经窥破他的心思,张居正顿时大惊失色,赶紧跪了下来,俯身在地,既不敢回驳皇上,再犯下欺君大罪;更不敢承认自己确实做如斯之想。

    朱厚熜一针见血地说道:“以你张太岳的才情,大概已经猜到朕让你兼任国子监司业是为了那位德川家康。不错,朕确实是这么想的。要知道,后世倭人隐忍、顽固、凶残、贪婪的民族特性的形成,与那位德川家康大有关系;而且,他幼年失母丧父,沦为人质,辗转于周边强豪之手,寄人篱下,苟且偷生,日后却能于群雄争霸的严峻形势之下飞速崛起,平定乱世,一统天下,开创倭国江户幕府三百年基业。由是可以断言,其人绝非池中之物,必有过人之能。朕让你去接近他、与他交往,其实并不辱没你这位名满天下的大才子、日后我大明的宰辅之器!”

    见张居正俯在地上不敢应声,一副诚惶诚恐的样子,朱厚熜不由得心软了,不再用那种嘲讽的口吻,而是换用了敦敦教诲的语气,说:“方才朕与肃卿说过,时下还不宜对倭国用兵。但是,倭国不同于北虏蒙元诸部和日后崛起于白山黑水之间的女真部,彼辈狼子野心已根深蒂固,绝不会象蒙古和女真一样终究会诚心归顺天朝,成为我中华民族一分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