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九章:捻军(第2/3页)  白夜洗灵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法,按照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选定于甲子年甲子日、即汉灵帝中平元年(184)三月五日自号“天公将军”举行大起义。

    张角起义时,为让更多天下信服,就以神的名义提出“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号召,向天下百姓告知汉王朝(苍天)大数已尽,作为土德(土色黄)、黄天的代表,太平道应当取代汉王朝。张角还从五行中演变出五旗出来,作为控制各地的起义军,而五旗中黄旗为尊,是代表黄天的代表。但好景不长,由于汉中央虽然无力,但各地方诸侯(如袁绍、曹操)人实力强大,最终张角起义失败。但张角创造的太平道却广泛的流传到各地,特别是在农村更是根深地固。

    到了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由于清政府和地方官吏日益腐败,水利失修,河床淤塞,每遇大雨,便洪水横溢,泛滥成灾。

    特别是在1841年至1844年间,黄河连续三次决口,洪水经涡河奔腾下泻,使亳州、蒙城一带几度成为泽国,不少人流离失所,生活无着。1851年和1852年,又是久雨成灾,以致饿浮遍野,甚至出现以死人肉充饥等惨不忍睹的景象。

    然而,亳州巡抚不但不采取抢险赈灾、休养生息等措施,反而勾结豪绅、地主,强迫农民照旧完粮纳税,敲骨吸髓地盘剥农民。在这种情况下,张角的太平道又开始在涡河和淮河流域逐渐势大起来。特别是在一些重灾区,一些农民教众在不堪官吏的欺压,开始三五成群的形成小规模的组织,开始反抗地方政府的敲诈和残害。

    到后来慢慢形成以张乐行、龚得树、孙奎心等为首的地方组织,公开和地方政府作对,独立形成帮派,控制周边区域,保护一方百姓。由于这些组织都是以宗族(注:以族姓宗祠为核心的血缘性集团,如张姓、孙姓)为纽带发起的,宗亲一人成军,举家举族从军,人存军存,人死军溃。因此上阵都是亲兄弟,打起来一比较勇敢,同时组织也比较严密。

    这种血统关系,再加上入侧为民、出侧为捻的这种灵活战术,使地方政府和团练难以控制,后来形式发展迫使安徽清政府开始组织亳、蒙、宿、涡的清军和团练进行大规模的定点清楚计划,采取一人从捻,全族斩杀的恐怖政策。面对这种每天都有上百口人横尸村口的惨状。捻子内当时最强的势力张乐行提出所有捻子应该联合起来,共同对付清军和地方团练。

    张乐行,大名洛行,身体魁梧,背微驼,面有白麻,人尊呼张三爷,是亳州雉河集西北十二里乡张老家人,家有良田百倾,甚是富裕,但由于包庇红旗的候士伟(注:即红旗门旗主,因贩卖私盐而惹了官司,后被张乐行救出),被清朝官兵追杀,被迫起义。

    张乐行一族自备火枪,拥有张氏3000猛丁,作战勇敢,屡败团练,竖黄旗,以黄门主自立,在捻军中德高望重,颇有影响。自清政府联合地方团练在袁甲三(注:袁世凯的先人)和安徽巡抚李续宾联合打击下,处境艰难。与此同时各地捻军也受到大范围的打击,一时之间,淮河两岸,尸骨累累。

    张乐行为解决诸捻军素散漫,无纪律,无统属部勒,众而不整,故势虽盛,人虽众,惟堪剽掠仇杀,实不能当大敌。在加上被蒙城县官吏郑景华、李士铦不断进攻,张乐行为奔走各趟主间以说合之。

    在咸丰二年,召集各路主要捻军会盟与于雉河集十八里铺山西会馆,把所来捻军化为五大旗,以张乐行领黄旗,天福黑旗,孙葵心白旗,侯士维红旗,韩老万领蓝旗。当时盛会空间,大家敬天为盟,复于五大旗外立诸色镶边旗、绿旗、八卦、水花诸旗色,立行军条例十九款,公推张乐行为大汉盟主,立誓推翻满人,重建汉制。

    会上还决定派人南下联合天平天国的强人,一块起事。但被蓝旗韩老万反对,韩老万本名奇峰,是张乐行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