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章 夜袭朔州(中)(第1/3页)  五代逆天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历史文献最早关于契丹的记载,始于公元389年(两晋时期),其活动范围就在东北和内蒙东部一带。net到了公元628年(贞观二年),契丹背弃突厥,归附大唐,其后随着大唐国力的增强消弱,或叛或服。到了五代初期,耶律阿保机正式创建契丹国,在不得意的汉族知识分子的支持下,制定法律,创造文字,修建都城,契丹崛起于东北。

    马邑之战,发生在大年二十八,再过两天就是汉文化传统中最重要的一个节日,除夕。

    不管是歌舞升平的江南、不堪重负的中原,还是在契丹铁蹄下苦苦挣扎的燕云十六州,到了年终的时候,老百姓总是要穿上新衣,张灯结彩,祈望来年五谷丰收、事事顺心。

    刚刚被光复的马邑,也是一片喜气洋洋。

    郭荣下令,将马邑契丹人的存粮拿出来一部分,分给马邑城少衣缺食的百姓。另一方面,他还在马邑大赏三军,人人有肉吃,个个有酒喝。登时马邑城就是欢声一片。眼看着年关将近,为了让辛苦戍边的将士们过个安逸喜庆的大年夜,他还命人在马邑四个城门口高高挂起直径一米多长的大红灯笼,城中主要街道上也是高悬灯笼。马邑城是一片灯火辉煌,半夜里隔着老远都能看见,都能感受到新年的喜气。

    契丹的文化习惯受中原影响颇深,特别是石敬瑭献燕云十六州之后,契丹中有识之士也有意加强了这么方面的联系。汉文化的大年夜,契丹人也是认同的,他们也想欢欢喜喜的过个好年。有什么事,等过了年再说也不迟。

    吃过了晚饭,萧劲坐在自己府邸的书房里,拿起孙子兵法仔细的看了起来,不多时,院子里传来沙沙的脚步声,一人低声说道:“大帅,探子回来了。”

    萧劲放下书,说道:“让他进来。”

    不多时,就见厚被垂帘一挑,一股寒风夹着几片雪花,迎面吹来,萧劲忍不住打了一个寒战,外面好冷!垂帘挑开处,闪进一个人来,这人身材魁梧,是个虬髯大汉,他穿着一件土黄色的棉衣,脚下是棉靴,他面色发青,鼻尖两耳冻得通红,嘴唇有些干裂,刚进来那一瞬间似乎身子还在发抖,他进来书房低头快走两步,只是仿佛腿麻痹了一样,似乎有些一瘸一拐的,他拱手半跪着说道:“禀将军。。。也已查明。。。马邑已被晋兵攻陷,耶律将军下落不明,恐怕已经遭了毒手。我看书*斋。。”

    “马邑城现在如何?晋兵是不是要准备逃走了?”萧劲沉声问道。

    “大帅!马邑城四门打开着,四个城门口都有大红灯笼高高悬挂,城楼上下都有晋兵把守,不过他们大多都在喝酒聊天,郭荣在城中给百姓发粮食,主街上灯火辉煌,一片过年的气象。等到天色刚蒙蒙黑下来,小人见城门要关,就连忙出城了。”

    过年?萧劲霍的一下站了起来,他有些被激怒了,我契丹的大军就在不远的朔州,你却敢在我眼皮子底下,如此的嚣张。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萧劲不由自主的想到了孙子兵法的第一句,他仔细的看了看这个斥候,他说话结结巴巴的,两个牙齿还在上下不断的碰撞,打着冷战,手上汗毛竖立,起着鸡皮疙瘩。萧劲又上下打量了这斥候一眼,烛光下,他肩膀上亮晶晶一片,竟是结了一层薄冰,上面积雪不多,想必是刚才在门外拍打下去了。他脚上的棉靴夹杂这偏偏雪花,已是半湿。

    自下午有从马邑逃亡的来军士禀报,萧劲马上就意识到马邑可能不保了,他立刻派了斥候去侦查情况,算算应该从这些斥候出发,到他们回来有两个时辰的光景。

    萧劲眼珠子一转,问道:“你从出城,回城花了多少时间?”

    那斥候一愣,显然没料到主帅会抽冷子,问这样一个问题,他想了一会儿,说道:“不到两个时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