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09章 昭告天下(第1/2页)  五代逆天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徐仲雅是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想把契丹人给绑到大楚的战车上;可拓跋恒却站在道义的制高点,反对对契丹人作出太大的让步。这里面涉及到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皇帝的面子。虽说历史是成功者书写的,可是人民的眼睛是贼亮贼亮的。昔年唐肃宗借回鹘兵平叛,虽然最后终于平定了安史之乱,可是,千载之下无数人痛骂唐肃宗丧心病狂,无视百姓生灵涂炭。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在灵武即位的唐肃宗要兵没兵,要钱没钱的,万分无奈之下就答应了回鹘人,土地是大唐的,这出兵的费用,你们自己能拿多少拿多少。这么一来,手无寸铁的无辜百姓可就惨到了极点。就算是石敬瑭,虽然自己当了皇帝,得了个善终,可是还不是被骂了几千年嘛。

    就算你最后在从契丹人手里把河北给夺回来,可是这名声还是受损了。在古代,除了满清之外,中国士子们求证精神很强,而且还很有骨气。皇帝的事情,没有多少能瞒得住天下人的,像武则天是唐太宗的女人,杨贵妃是唐玄宗的儿媳等等这些子丑闻没过几年就天下皆知了。作为大楚的开国皇帝,本来是让后世人仰慕的,可是这点屁事往外面一抖露,啊!原来皇帝是个无赖出身,这。。。这不是打皇家的脸嘛。想想看,为什么唐朝的政变最多,还不是因为唐太宗做了表率嘛。他的玄武门之变,证明了一个道理,篡位的人也是能当好皇帝的。

    拓跋恒为什么和徐仲雅辩驳的这么厉害,他就是想给皇帝提个醒,想让皇帝明白,做人尽量要正直,要给后代留个好榜样。你对敌人耍点小聪明,表现一下无耻当然很好了,可是,你的子孙后代学了表象没学到精髓,万一变成了一个无赖皇帝,那对天下子民可就是一场浩劫了。虽然说,从来都没有一个王朝是万万年的,可是作为开国的元勋这些大臣们接触的东西多,经历的战乱多,想事情确实要比后来人更全面一些,也更有干劲一些。

    什么样才是一个好皇帝,马云自然是知道的。就算他不知道,大臣们也会不断的提醒他,让他知道善于纳谏的皇帝才是好皇帝,可是,大臣们的建议多,而且由于立场不同,代表的利益集团不同,这建议也往往有相互矛盾的,到底那条建议才是正确的。那只有实施了以后才知道。古往今来,纳谏的皇帝还是很多的,可是没什么都没有几个明君呢?还不是因为他们纳错了建议,当皇帝的谁都不想自己的手下是曹操这样的奸雄,也不想他们是高力士这样的幸臣,也不像他们是贾似道那样的庸臣,他们都希望自己的手下又能干又忠心,这又牵扯到皇帝有没有识人之能。

    马云挠了挠头,当皇帝难,当个好皇帝更难。他心里自然是倾向于徐仲雅的,而且事实上,他已经秘密命令田雨在摸契丹人的底线了,也准备派人出使契丹,一方面扶持杨衮,另一方面把盟约切实的固定下来。在马云看来,莫说让契丹的耶律当个盟主了,就是认他当个干叔叔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只有对自己有利就可以了。可是,拓跋恒的观点也不能否认,更不能打击。这一点,马云是有很深刻的认识的,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嘛。想当年自己老爹把拓跋恒撵走了,从此朝堂内外再也没人敢进铮言了,就像徐仲雅这样的能臣也缄默无语了。因此,拓跋恒简直就成了一个象征,象征着朝廷开放、文明,象征着马云是一代明君。如果把拓跋恒给冷落了,那么朝廷的风气说不定就会改变。毕竟,马云高高在上,没有人制约,没有人监督,这世上的人熙熙攘攘,皆为名利,而名利又控制在皇帝手中,臣子们难免要揣摩皇帝的心事,要拍皇帝的马屁。马屁听得多了,这人十有八九就要迷糊。所以,马云心里暗自琢磨着,怎么能不打击拓跋恒的积极性,而又能实施徐仲雅的建议。

    这个时候,赵普突然说道:“陛下,徐相和中丞大人的话,都颇有道理。契丹人生性贪婪,如果没有实利,恐怕他们很难同意和我们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