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六十一章 老狐狸老当益壮,小狐狸假公济私(第1/2页)  武唐攻略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唐自从李渊开国以来,就从来没断过打仗。甚至就是唐公的时候,也曾经东征西讨,隋唐改朝换代的时候更是在整个中原打得昏天黑地。之后又是打东西突厥,又是打铁勒、高昌,贯通河西走廊。总而言之,诺大的一个帝国,其实就是*一群武将和无数府兵辛辛苦苦打下来的。

    虽然打仗年年有,打仗也是隔三差五就有这么一回,但是,征高句丽却不是普通的仗。甚至这仗比起东西突厥来,更受朝廷的重视。太宗李世民当初东征西讨,基本上没吃过败仗——就是先败,后头也会胜回来——惟有在亲征高句丽的时候吃了大苦头,临死犹自抱憾。

    所以,作为孝子,李治当然应该完成已故父皇的遗愿。在他的心目中,能让武将把高句丽王献俘下和太庙,那就是他超越乃父李世民,成为一世明君的最大标志。于是,当泉献诚代表其父泉男生和大唐达成原则性一致之后,整个大唐的武将系统,就开始急速运转了起来。

    是正儿八经由重将带重兵,还是由一个资望稍浅的武将带上几万人马,这就成了上上下下争执不休的问题。

    而在李贤看来,高句丽要打,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只要不出太大的纰漏,这一仗是稳赢不输的。而真正重要的是,打下了高句丽该怎么办,该怎么治,如何让胜利的果实不被新罗窃取,这才是最大的问题。于是,在自己出马肯定没结果,又对老妈的说项没把握的的情况下,这一天,他便拿着大包小包地礼物前往通利坊李绩的别院探望这位师傅。

    他如今已经快要加冠。再加上老李一把年纪,所以已经不像平常那样天天来纠缠,但隔三差五依旧会骚扰那么一两回。所以,看到他一反常态带上一堆东西,引路的李家家将立刻空前警觉了起来,引路的时候就忍不住问道:“殿下,今儿个莫非是什么大日子?”

    李贤平日和这年轻家将交过不少次手,所以人家一说话他便猜到了这言下之意。没好气地就着后脑勺就是一巴掌:“不是大日子我就不能给师傅送礼?废话少说,走你的路。”见对方悻悻转过身去,他忽然又开口问道,“师傅这几天身子可好?”

    “嘿,国公爷结实着呢,每天吃好喝好睡好,早起打拳。我们三个年轻人都招架不住他一个。”一说起李绩,那家将登时眼睛直冒小星星,崇拜之色溢于言表,“照我看,国公爷活个一百岁没问题,这身子骨打熬得比年轻人还好。”

    长命百岁就好……

    李贤总算放下了一颗心,要知道。今年死人实在是太多了,眼看李绩也已经七老八十,他没法不担心。直到远远看见李绩在那里把一根长枪舞得水泼不进,他终于长长舒了一口气——看这老当益壮的好身板,别说活个两三年,只怕十年八年也没问题。

    让那家将把一大堆东西都拿走了,李贤方才一个人在演武场边看着。一面端详那潜龙出水一般的枪势,一面和自己往日与薛丁山对战的经历相比较。最后得出了一个结论——小薛如今年轻,劲道上更胜李绩三分,但这精气神上头还是逊色了许多。人说老将出马一个不过师傅你的道理。我有自知之明,打仗的事情交给专家,我学习总行了吧?理论结合实践,一旦实践

    练多了,我就不信脱不去这新丁两个字!”

    李绩毫不留情地奚落了李贤一通,见李贤只是沮丧了一会儿就恢复了常态,心中不禁暗自称奇,面上却不肯流露出来。随手将长枪搁在兵器架上,又接过仆人的汗巾擦了一把汗,喝了一口茶水,他这才漫不经心地问道:“刚刚我瞥见你似乎带来不少东西,说吧,又有什么事?”

    “知我者,莫过于师傅你了!”李贤朝四周地仆役挥了挥手,如同赶蚊子似的把人赶跑了,这才上去笑眯眯地搀扶着李绩的胳膊,那模样要多殷勤有多殷勤,“外头如今议论多,这海东主将的位置谁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