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渠排到稻田里,其中残余饲料,刚好供稻田的河蟹和鱼利用,稻田养了河蟹养了鱼,就禁止使用农药了,鱼、蟹又能够减少稻田虫害。
我们的生态种植是在农大的教授启发下开始试验的,这项技术,很受农民欢迎,技术门槛低,推广起来容易得多。现在稻田里养的鱼和螃蟹,大家都啥不得吃一口,都用着种苗了,估计三四年,村里所有的稻田都会普及。”
在田埂边,燕一鸣发现了一块小小的墓碑.上刻:“青蛙之墓”,他奇怪极了,问王典成是咋回事?王典成笑着回答说:“这是我那个媳妇闹出来的故事,前年,我的儿子乐乐带着他的妹妹和几个伙伴玩,他们逮着了一只青蛙,把一只青蛙剥了皮要烤了吃肉,被他妈妈看见。他妈妈打了他一顿,回家来给她儿子讲了青蛙吃害虫保护庄稼的故事。第二天,我儿子又回来找到那只死青蛙,把青蛙埋了,给青蛙垒了个小坟堆,他回家的时候告诉了他的妈妈他给青蛙垒坟墓的事。青箐大大的表扬了儿子,晚饭时,青箐求我二哥刻了块小墓碑,她和孩子们一起把墓碑立在这里,她到村里小学给孩子们讲青蛙的故事,和小学老师一起带孩子来看青蛙之墓,希望孩子们养成爱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燕一鸣和大家都觉得梁青箐这样的知识分子在农村要多些就好了。
清虚河两岸的稻田已经收割,王典成领着大家来到一块稻田边,站在田坎上,隐隐约约看见鱼在稻茬间游动的身影,王世英从路过的一个农民那里,要来一个筐,挽起裤腿,轻轻的走过去,一筐就扣住了一条半斤大小的鲤鱼。刘品贤急着喊:“赶紧放开,留着育苗,别伤害了它!”
原来稻田捕鱼就这样简单,大家都很兴奋。燕一鸣说:“鱼米之乡,鱼米之乡,既种稻子又养鱼,这就是名副其实的鱼米之乡了。”
刘品贤说:“先让普通农户向容易掌握的致富项目发展,是个好思路。典成,你们多在这方面下点功夫,带领大家共同致富是我们的一个长期任务。”
清澈碧绿的清虚河水,像一面纤尘不染的镜子,倒影中,是两岸的青山和山坡上青瓦石墙的错落有致的农舍。小青瓦的屋顶上的烟囱炊烟袅袅,倒映的烟囱,给人一种错觉,似乎河底有千朵万朵白云升起,变幻莫测。夕照中的尧谷村,宁静祥和,令人陶醉。
姚辉提出了一个问题:“你们村的民居都建筑在清虚河两岸的山坡上,平坝里里不见一间建筑,这是啥时候规划的?”
王同林接话说:“咱这山里土地金贵,老辈子就规定了建房不许占用良田,一直都是把房盖在山坡上,改革开放后,村里立下了个村规,凡是经村委会批准在山上建房的,必须先种下建房面积三倍以上的树木,才许动工,这条建议是老龙最先提议,然后全体村民通过的,植树的质量,要通过龙一人这个植树专家验收,随随便便种几棵树是过不了老龙这一关的。”
回村的路上,解识路和刘品贤交换意见说:“这个村的干部,除了王典成这个村支书年轻,龙一人,王世英,王同林,李梦安,李怀清都是抗日战争时期的老干部了,这些老同志革命信念坚定,在他们的主导下,这个村风清气正,治理得当,是个难得的典型。”
(本章完)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