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质是能臣干吏,但是范质很执拗,他认为官员不宜升迁过快,这不仅会让其他人妒忌,而且对升迁过快的人自己也不利,正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对于赵、郎二人的升迁,范质和周世宗各执己见,互不先让,这也是今天小朝会的重点。
一会儿重臣看完了名单,李谷和王溥首先表示没有异议,折德也跟着道没有异议,折家远在西北,对朝中事情的了解远不如在座的其他人,他又有什么发言权?折德心里明白,周世宗根本没有想让他发表意见。
府州为大周西北屏障,抵挡契丹、监视党项,地位非常重要。从唐代初年开始至今,折氏数百年间世居府州,内屏中国,外攘夷狄,五代诸国为减轻西顾之忧,皆许其父子兄弟相传,袭其世次。但是,折氏毕竟是鲜卑族拓跋氏的后裔,尽管这一家族汉化程度已经很深,但中原王朝仍然以“蕃官”视之,将官们也习称折氏统领的军队为“蕃兵”。汉人一向有句话叫“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因此对折家又不能报以绝对信任。
同样,折家离开了中原王朝的支持,在契丹和党项的夹缝中间也难以生存,所以折家不得不向中原王朝效忠,折德来此就是表明折家向新皇效忠之心,而周世宗投桃报李,让他来参加如此重要的朝议,显示大周对他的重视和信任。双方心照不宣,因此,他也乐得清闲,顺便看看戏,了解一下朝廷的风向。
折德这般想着心事,只听下面张永德站出来说道:“陛下,臣随陛下亲征,亲眼目睹高平之战的危机,是赵匡胤将军出奇谋,劝说臣和他各率两千骑兵,攻击刘崇两翼,幸赖赵将军和众将士拼力死战,才打败刘崇。可以说没有赵匡胤就没有高平之战的胜利,陛下,赵将军的战功冠群将校,应该重赏。”
张永德是太祖郭威的女婿,周世宗的姐夫。高平之战,张永德的功劳不输于赵匡胤,周世宗给了张永德不少赏赐,却没有升他的官,张永德也没提。他已经是大周两支主要军队之一的长官了,还能怎么升?任何一个皇帝都绝不可能把军权交在一个人手里,张永德深深明白这点,如果皇帝真的升了他的官,他反而要惶恐了,所有他绝口不提自己的功劳,宰相范质、枢密副使魏仁浦也闭口不谈。
周世宗听后微微一笑道:“永德说的不错,如此旷世奇功,怎么能不加官进爵?殿前都虞侯空缺,依朕看,还是让赵匡胤补上这个缺吧。”
其实大臣们都知道周世宗想提拔赵匡胤不是一天两天了。周世宗郭荣和赵匡胤是老相识了,早在郭威称帝之前两人就认识了,了解他是个有才能的人。广顺三年三月郭荣被太祖郭威任命了为开封府伊,封晋王,襄助周太祖处理军国大务。也就在此时,赵匡胤得到太祖郭威提拔,升为滑州兴顺军副指挥使。刚接任开封府伊的郭荣颇感身边缺少得力干才,得知赵匡胤欲去滑州的消息,即上奏朝廷同意,将赵匡胤留了下来,担任开封府马直军使。
马直军使只是开封府属骑兵的指挥官,官职不高,但是赵匡胤却毫无怨言,用心辅佐当时的晋王郭荣。因为这件事,周世宗一直感觉有些对不起赵匡胤,区区一个马直军使太屈他的才了,而赵匡胤从来不提此事,只是愈发卖力办事,这更加坚定了周世宗提拔他的决心,只是苦于赵匡胤声望不够,又一直没有军功,而无法破格提拔。
高平之战他表现的出人意料,立下了大功,周世宗正好想破格提拔赵匡胤为殿前都虞侯,不料遭到了范质的反对,偏偏范质又极为执拗,周世宗虽说刚刚取得了高平之战的大胜,声威大振,但是还需要范质这样有才能的老臣辅佐,周世宗不想搞僵彼此的关系,就灵机一动说集合朝廷重臣商量此事。
范质既然反对赵匡胤越级升迁,功劳不输于赵匡胤的郎兵自然也难以幸免。周世宗和枢密副使魏仁浦都很欣赏这个年轻聪明的小子,尤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