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68乔6迁(第2/4页)  唐时明月之大明宫辞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一来,女子出嫁后便是夫家的人了,与父方无干。二来,也是为了能有个人陪着承乾,照顾他。毕竟他当太子的时候死过一个妻子,废太子的时候若是再死一个,那废太子后的日子怎么过呢?便是平民百姓死了两个妻子,也要冠上克妻的罪名,何况已经处于人生谷底的李承乾,日后谁家女儿愿意嫁给他?便是圣人赐个官家女子过去,保不定就成怨偶。而且平民宫女,又不是嫡配,实在不妥。

    好在这个侯氏也是痴心,对李承乾无怨无悔。乍然从至高点坠入深渊,连老爹的命都搭上了,却一点怨言都没有。相较于出嫁入东宫时的软弱,此时的侯氏反倒成熟坚强了许多。

    而东莱郡王李泰去的是东莱,那里靠近沿海。久居长安的李泰只怕也不习惯,便送了些毛皮衣料。

    另外便是每人一份长安太极宫御花园的土,与东海池的水,以解他们思乡之情与日后可能的水土不服。

    李治见了这些东西,不由更赞一声妻子好,大笑一揖,带了人去了。

    到底没糊涂。去时只轻衣简从,一二心腹内监,三四护卫,说了甚话,骑了马,也不清楚,吩咐赵得福与王润说一声,便往宫中面圣去了。

    王润听说,心中颇为担心。待晚间李治回来,细一看,李治脸上颇轻松,眼角之中犹带着欢喜。

    王润大感诧异,便拿眼斜他,道:“今日出去莫不是捡着金子了不成?”

    李治笑道:“比捡到金子还好!”

    王润心中越发不解。

    原来今日李治去送行时,长乐公主也在,她大病初愈,是撑着身子来给两位兄长送行的。见了李治也是诧异,不过心中更是欢喜——这个弟弟到底还是仁厚。

    不想那李承乾和李泰见了先是气愤不已,李承乾高傲,索性视而不见,李泰素性口舌如刀,此时更是口下不留情。反正他已经遭贬斥出京,有些破罐破摔的意思了。

    不想李治却是好脾气,骂不还口,反正他们都要走了,留下的只有他,成就的也是他,何须与他们计较?骂人的话不好听,听过当耳旁风吹吹就散了。

    李治无动于衷,倒是长乐公主越听越火。她是圣人的第一个嫡女,虽然前头圣人已经有好几个女儿,但是她是长孙皇后所出的第一个女儿,又聪慧美丽,自由被娇宠着长大。大唐的公主本就厉害,这长乐公主被圣人宠着,就更厉害了。出嫁后更是压得丈夫兼表哥的长孙冲一句反对的话都没有。但是她到底还有个贤明的母亲,教导她要明辨是非,故她虽然骄纵,但却也明理。

    李承乾和李泰的事,是他们咎由自取。弟弟稚奴的能上位,也只是因为他仁厚孝顺,更是为他们收拾烂摊子,不是他害得他们!

    长乐公主久经圣人熏陶,口舌极厉害,一番话讲得有理有据,让李承乾和李泰说不出反驳的话。李治更是对长姐佩服地五体投地。

    最后,李治将准备的东西给他们的时候,他二人竟都收下了,而且没有什么废话。这让李治惊异地差点掉下下巴。

    这俩兄长是不是爱骂型——爱被人骂?好声好气c闷声不响都不行,反倒是骂一顿却安分了?

    李治顺利地将礼物送出去,没有受到辩驳而十分欢喜。待送了长姐回府,一腔热血难以抒发,便进宫去将圣人交下的功课给做一做去。

    不想,没多久,便有圣人召见。

    圣人召见也是寻常,李治心里却是惴惴,莫不是怪他去与两位兄长送行?与其等阿爷责怪,还不如早些认错吧!到了甘露殿,还不等圣人开口,便开口请罪,言道今日未经阿爷允许与兄长送行,还请恕罪云云。

    不想圣人却甚是和蔼,反而高度赞扬并肯定了他的行为——这老头儿不好开口见两个犯错的儿子,又担心他们去后日子难过,正自愁闷呢,不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