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三章 外婴真经(一)(第1/3页)  无上仙祖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这时,乔小玄的耳边有飘来缥缥缈缈的声音,声音似来自虚空深处,极大又极小,极远又极近:

    独孤道长,元始天尊嫡传炼虚派第八代掌门人。十六岁时遇炼虚派第七代掌门人独孤梅生老仙长,遂随其入道。二十年前独孤梅生老仙长羽化,享年九万九千岁。十年前年在凌云山祖师殿,独孤道长为前来参访之人说法,本人当时有缘在场,记录下说法内容。经过整理,形成此文。经同意特公之于众,留与有缘人。

    翻开道史,我们不妨追溯到殷商时期。那时,民间就有了对日月星辰的崇拜。同时,也出现了术士之说。特别是“元始天尊”在聚仙台上的说法,通过广成子的记载,黄石公的整理,独狐肪的重抄,已流传于世。(见独孤梅生老仙长手本《仙缘录》)

    对于“神仙”的形成,不仅在民间,而且在道教界也有诸多说法。本文仅就炼虚派的修炼方式,来探索一下“神仙”之来源。

    “炼虚派”形成于殷代,当时并不叫“炼虚派”,而是一个以“气”为修炼对象的独立门户。据独孤梅生老仙长在《仙缘录》中的记载,玉虚门下第二代弟子广成子道成后,上北昆仑拜殷玄翁为师。广成子刚刚跪下,忽觉神翁头上光环闪闪,瑞气四射。广成子大惊曰:“吾师何以‘红日相护’?”,神翁笑曰:“非也!此乃龙虎之弦而成矣。”,广成子惊曰:“日月之精而成,阴阳灵气相护,实乃‘天尊’!天之尊奉吾师也!”忽又大悟曰:“天尊!天尊!天地之尊也!”

    后来修道的人们得知此事,无不感到震惊。因此,众仙遂往北昆仑,敬拜殷玄翁为“元始天尊”。这样一来,也就有了后来的“万仙朝圣”以及“玉虚歌”,这个典故便是“万仙朝圣”和“玉虚歌”的由来。但“炼虚派”却是以“玉虚令”为行使,是不唱炼虚歌的。

    不过在炼虚派的传承上,从第三代至第七代都是“书遇有缘人”而隔世相传的。(见独孤梅生老仙长手本《仙缘录》)

    遗憾的是:得到王独孤梅生老仙长真传的“炼虚派”第八代传人,由于某种原因,在二十年前,将仙长所传之书全部付与了祝融氏。

    炼虚派从广成子起,至第五代,并不叫“炼虚派”,而自称“炼虚门下”。直到第六代拓跋大成老仙长遇缘,道之初成后在昆仑山建立“玉虚宫”,收下门徒二十四人而创立“炼虚派”。并修下“炼虚谱系”:“大道通天宇,三幽子习恒,功极勘北斗,龙虎动双星”

    “炼虚派”在当时也是一个内外兼修的门派,但立派不到六年,正值明崇祯罹难,清兵入关,仙长义无反顾,毅然率门下入关内c下江南c卫扬州c护嘉定c闹京城c刺皇宫,几经生死。然而,事与愿违,“玉虚宫”被清兵所焚,门徒几尽,后虽存二三人,但也不知去向。

    老仙长自恨道未大成,无法抗衡天命,后经再三考虑,隐于四明猎居而潜心修真。老仙长在抗清中亲见门徒的惨死,心灵上带来了莫大的悲哀(老仙长在自序中也只略谈了一下自己),在“秘录”中也弃去了武功一道,只将炼“气”之道传于后世——“书遇有缘人”。(见王独孤梅生老仙长手本《仙缘录》)因此,“炼虚派”在道教中刚露面,又几近绝迹。

    “炼虚派”属于外仙派,主张修炼“三魂七魄”,它的追求是以“真我”来代替“假我”。“真我”者,人之灵魂。“假我”者,人之。也就是说,“假我”出于“先天”的限制,人们无法完全改造它,只能以“后天”(即真我)去解除“先天”的限制,来创造第二个自己而达到生命的永恒。知已知彼,百战不殆。拓跋大成老仙长在《玉虚秘录》中特别提示门下,在未炼“三魂c七魄”之前,必须先炼好一切应用“器械”来作为防身之用。否则,终将“大道”难成。

    “炼虚派”有一句口头语:“炼精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