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八章:光复冷口(一)(第2/7页)  新中华之抗日铁军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皇帝竟然也想到了筑长城。引得太史公惶惶然的写到:“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宁藩篱,却匈奴七百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抱怨。”但是当时,凭着秦国猛将如云,兵翼垂天,正是盛威赫赫,藐视天下的时代,蒙恬曾将十万之众,把胡人打了个落花流水。就算没有长城,胡人岂敢南下牧马么?这种单纯的防御性工事除了能明确一条疆域外,还有多大作用呢?真正威慑敌人的并不在于此。也许始皇帝那雄性的热血凉了,一往无前的心态变了。

    对于汉来说,我们记住的往往是一串击匈奴破胡虏的将军、节士的名字,李广、卫青、霍去病、班超以及那通西域的张骞和出使19年的苏武。这是一个角智角力的时代。大汉雄风和边塞奇景给了后来的热血文人无比巨大的想象空间,留下了许多彪炳千古的不朽佳作。究其实,这是我们的感情使然。大汉对剽悍的胡人向来是阴阳手,一打一拉的政治伎俩玩了几百年,期间就出了一个一笑倾城再笑倾国的美人王昭君。这时的长城又恢复了它政区分野的作用。看看孝文帝的遗匈奴书吧:“先帝制:长城以北,引弓之国,受命单于;长城以内,冠带之室,朕亦制之。”

    每次,只要匈奴单于反脸就入塞侵扰,杀人掠货,施行强盗的勾当,从来不把长城屏障和汉人皇帝的脸面当回事。每一个将军的去世或离任都是一段灾难的开始。长城,它没有挡住成吉思汗的蒙古铁骑,也没有挡住纵横奔突的八旗雄兵。

    当历史的车轮进入20世纪30年代,长城防御的不再是落后民族,而是现代化装备的日本帝国主义。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关东军窥伺了关内很长的时间后,向内阁发了一份请求入侵关内的报告。在列举了许多的理由之后,特别著明一点,说中国自从宋朝以后,就丧失了“侠”的精神,没有了武士的魂魄。言下之意,中国人就是弱民。这真是莫大的侮辱!它忘记了中国人血液中流淌着侠的遗传基因,忘记了“弃身锋刃端,视死忽如归”的精神千年前就“扬声沙漠垂”了。只不过是普受道德礼仪教化的国人还没有认为是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日军攻占热河之后,又进一步向长城沿各军事要口发起进攻。战火一步步蔓延……又一次,长城眼睁睁地看着侵略者的铁蹄漫过了自己古老的身躯。敌我双方争夺的重点是燕山山脉的长城各关口以及附近的制高点,因此历史上这次作战被称为“长城抗战”。爱国官兵们长城抗战壮举是一个军队为民族、为个人争生存的信念的体现,是古老的长城精神再一次显现,也为此后的中华民族的全面抗战奠定了基础。

    由于喇嘛洞大捷严重打乱了日军的既定部署,为长城沿线守军争取到了宝贵的机会。3月9日至3月12日,经过一阵手忙脚乱的大换防以后,约25万中国军队终于在长城各口和280公里战线,部署好了迎战日军的准备。东起义院口,西至独石口,从整个北面,把平津唐这个华北心脏地区,围了个铁桶一般相似。而由独石口至察哈尔的多伦之间,还有孙殿英、傅作义的部队共同防御。这正好敌住日军第6师团的西路人马。关东军司令武藤信义元帅想趁乱夺取长城各关口、以较少代价实现攻入华北地区的阴谋终于失败了,于是只好改为强攻。

    进攻长城东线的日本关东军混成14旅团由于在喇嘛洞被打断一臂,被迫收缩兵力,准备在冷口方向集中突击。因为在这里,日军已经打开了长城防线的唯一缺口。在界岭口退入长城后,叶挺即驱车迁安县,布置32军一举收复冷口,堵住千里之堤上的蚁穴。

    冷口,位于河北省迁安县城北16公里的长城线上,是山海关和喜峰口之间的一个重要关口,口外为青龙、凌源县;是青龙至关内的主要通道,也是唐山港至冷口公路的终点,与喜峰口同为长城的重要关隘,是当时蒙古人进京入贡的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