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1章:南天门上(一)(第2/8页)  新中华之抗日铁军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照军分会部署,古北口防御主要由中央军17军承担,但是由于老蒋优柔寡断,中央军动作迟缓,先头第25师在通县尚未集结完毕,第2师正在输送中,17军的军部还在安徽蚌埠。据情报侦察,日军此时离古北口已不到100公里,若按其之前的进军速度计算,快则两天内即能到达古北口。形势万分严峻,67军的首要任务是必须在后续部队到达古北口前把日军拖住,否则古北口就会被日军轻松占领,京师门户将洞开而无险可守。”

    王以哲为难道:“可是我军兵力不足……”

    叶挺打断他说:“军分会考虑到你们的实际困难,已下令53军112师和原汤玉麟部改编的36师调归67军建制。”

    王以哲先是一喜,这样67军下辖5个师,兵力之雄厚居东北军4个军之首,但还是有些看法:“谢谢上峰关照,只是这两支部队,一是少爷兵,一是双枪兵,只怕派不上用场。”

    叶挺知道他指的的什么。112师前身为东北军第12旅,在东北军中这个师的地位有些不太一般,该师的原师长张廷枢时年30岁,是东北军耆老张作相的次子,28岁就任中将旅长,跟少帅张学良交情匪浅,因此该师在军中格外受宠,装备待遇都相当不错,吸引了很多人到此谋职,以致很多军官宁可到此候补也不愿去别的部队服役,该师军官大半都是军校科班出身,就连军需、军医都是专门学校毕业的,例如635团的团长白毓麟还是东北讲武堂第一期的,而师长张廷枢、参谋长刘墨林、634团的团长贺奎等人更是留学日本军校的毕业生。该部有一些老部队有善战的传统,但自改编成12旅后却很少去战场,阅兵倒是经常参加,所以实战经验缺乏,甚至被同僚戏称为“少爷旅”。该旅“九一八事变”后驻守在北平南苑一带。此次热河开战,张作相受命督战热河,112师本来是准备作为张作相的卫队经古北口进军承德的,不料刚进至密云,承德就迅速失陷。

    叶挺于是开解王以哲说:“你也不要不知足。我知道,112师的原师长张廷枢与你有矛盾,不过经过这次紧急整军,师长已换作张学思将军,且该师的军官多为军校出身,部队素质也较高,昨天我在密云找张学思也了解些情况,该师有1个山炮连以及自动步枪连,全师人数在7000人左右,就实力来说在东北军各师中当首屈一指。至于36师,原来的双枪兵已调归孙殿英的41军去了,余部都是热河‘大耳兵’,身体素质不错,也渴望打回家乡,士气很高,装备也好。新师长牛元峰你也了解,有名的拼命三郎,所以这两个师都是很有战斗力的。”

    王以哲听叶挺这么一说,也略微放心了。

    叶挺随即道:“军分会的部署是,必须在古北口进行大纵深梯次防御,逐步迟滞日军进攻,防止一线防御被日军一击即破。具体地说,核心防御地域有三处:关前长山峪、关上将军楼、关后南天门。当务之急必须在古北口外尽早布防,建立前进阵地掩护古北口的主阵地。根据67军各部态势,军分会指令如下:107师古北口外的长山峪、青石梁、曹路口、巴克什营构筑工事,掩护后续部队集结;36、112师守卫古北口主阵地,与中央军25师联手作战;110、117师在南天门布防,与中央军17军余部配合,守住北平最后一道大门。王军长,命令清楚了吗?”

    王以哲答道:“遵命!不过叶参座,当面敌情不明,不知军分会有什么最新情报?”

    叶挺说:“据报,进攻古北口的日军就是占领承德的第8师团,也是日军这次热河、长城作战的主力。该师团成立于甲午战争结束以后,兵员主要来自日本东北弘前地方,实战较少,在日俄战争中也较晚投入战场,在日军中并不象同样来自东北地方的第2师团那么受重视。但第8师团在日本很有名,就是发生了著名的‘八甲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