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4章:远东惊蛰(四)(第3/4页)  新中华之抗日铁军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精辟分析,十分对斯大林的味口,以致他在其中“武装保卫苏联”几个字下面重重划了一条线。这有点出乎斯大林的意外,他原以为这个中国人附送这批日本文件的目的,是要呼吁苏联与日本开战,消除日本对远东地区的野心。如果是那样,无非是要苏联替中国“火中取栗”,这点我斯大林绝不会上当,相反,还要把这个中国人彻底打倒。

    这个中国人,就是蒋先云。

    由于之前捣毁日军第6师团的司令部缴获了大批未来得及销毁的文件,叶挺吩咐军分会精心挑选,通过内线转交给胡底。蒋先云再以特派员的身份,通过中央特科转交给共产国际。他希望这批文件有助于斯大林认清日本人的野心和远东的形势。

    看完蒋先云的电报后,斯大林似乎更坚定了自己要走的路。他指示苏联谈判代表:只要日本人停战,不必对日方太苛刻。他不想接过日本这个扎手的刺猬,也根本无心卷人这场战争。

    几天来,日本特使重光葵心力交瘁。每天他都得拖着一条沉重的假腿往返苏联外交部一趟。战败言和,地点自然由不得他选。过多地走动,已使大腿根部被假肢磨得红肿起来。

    接到外务省指示后,他的心就没有平静过。对苏开战。他当初就从心里反对。可他的意见东京听进去了多少呢?作为外交老手,他心里再清楚不过了。眼下是谈判最糟糕的时机。日军败端已露,要言和谈,这谈何容易。辱没使命的滋味他可没尝过。军人惹下麻烦,自己没本事解决,却要他这种外交文官来收场,他心里既悲哀,又充满了对陆军的憎恶。

    但对谈判,他还是十分尽心。不管怎样,日苏言和,他作为大使,今后日子也好过些。一上谈判桌,他的头脑又清晰起来,言谈措词恰当得体。从阴沉的风雨雷电中,他敏锐地发现了远处的一缕微光。处境主动的苏联人似乎对停战同样不乏热情,是天赐还是神助?他不管这些。他就象一个夜行迷路的人,似乎看到黑暗的天边已现出一线黎明的光芒。他要抓住它,撕开天幕,托出太阳。他觉得他正一步步走向成功。

    斯大林给了他这么个机会。在统帅部军事会议上,苏联国防委员会的元帅、将军们曾主张乘胜追击,让日本人喘不上气来,解除日后东线的威胁。但他却大摇其头,反问道:“要真正解除来自东方的威胁,我们需投入多少红军呢?”

    见众人无语,他慢慢地说道:“一个人喘不上气时,就会豁出一切来拼命。那对我们来说很不利,甚至是危险的。现在希特勒正竭力拉拢日本,逼急了日本人很可能倒向德国人的怀抱。如果他们联起手来,那我们就是处在了一条夹缝中,一条西强东弱的夹缝中。这种局面正是帝国主义作梦都在想着的……”

    说着想了想,点燃了手中的烟斗继续说道:“东京的意图是要试探试探我们。而红军战士的英勇和武器装备的优势会给东京一个不小的震动的。我相信,远东地区的压力将一段时间内得到缓解。”

    斯大林不想直接与日本冲突,就要把中国推到前台。这一做法,斯大林虽不乏利己主义之嫌,但却为苏联避开两线作战创造了先机。不过,斯大林通过共产国际给中国共产党发出新的指示,却有利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蒋先云的目的达到了。

    日本天皇裕仁虽折了数千精兵,却从此仗中长了见识。他曾在御前会议上告诫军政要员:苏联红军火力极强大,实力比想象的要优越得多。对苏作战,必须在装备大规模更新后实行。这无疑给“北进派”兜头一棒。

    斯大林少了一个对头,蒋介石多了一个敌手。

    5月11日,在经过几天的讨价还价后,苏日停战协定在莫斯科正式签署。日军后撤,恢复战前原状。重光葵虽然憎恶粗鲁的陆军,却使他们摆脱了名誉扫地的厄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