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之战以武毅新军的全胜而结束,当李焘在收拾残局建设和部队整编之余,陪在失去左臂的高连山身边之时,南北各报派驻锦州的记者们不吝重金地将胜利消息用电报传递到全国。
五千武毅新军对一万一千俄军的全胜之战,原本就是难以想象的奇迹,再被记者们的生花妙笔加以渲染,随着报童们的“号外!”“大捷!”“辽西最新消息!”的叫卖声,一支强军的形象从此深入人心,一个少年军神的光环,也就此定格在李焘的头上。
已经驻跸太原的慈禧也不落后,朝廷恩赏封赠的圣旨副本竟然堂而皇之地出现在大报小报上,年轻的李焘被任命为从一品衔的辽西镇守使兼禁卫军编练帮办大臣,赏穿黄马褂,戴双眼花翎,赐宅邸、紫缰、晋骑都尉……武毅新军官佐俱升一级,兵赏银一两,阵亡者厚加抚恤,如此等等。也是把朝廷的脸面作了个实打实的光鲜漂亮。
各地督抚们更是不甘示弱,真心的也好,应酬的也罢,一封封电报打到锦州,只是复电就让李焘头疼了半天,最后还是从军中提拔了几个秀才出身的来应付,才勉强敷衍过去。
十月初的上海是热闹的,喜庆的,这个在东南互保范围之内,又最接近洋人和西洋文化的地方,人们用中式的、西式的各种能想到的方式庆贺着胜利。舞龙舞狮地、募捐劳军的、积极从军的……忙了个不亦乐乎。似乎武毅新军在锦州的一次胜利,就能洗却大清国六十年来的耻辱一般。
李指挥武毅新军打了打胜仗的她是无比地狂喜,却又刻意地压抑着那种与普通人不一样的欣喜之情,也没有将自己与李焘的哪点儿事情公之于众,当然,告诉身边的小姐妹是正常之极的事儿了。
初来上海的聂红衣一口山东腔,在这个以苏南话、宁波话和各国洋话为主的城市里。显得那么格格不入。只在家乡接受过父亲一丁点启蒙教育的她,要在洋人办的女子学堂里立足,难度比想象中的还要大上几分。
所幸地是,小姑娘身边还是有热心人帮忙的,教授苏南话的、指点学习课业的、帮助打点生活琐事的……其中,从美洲归国的沈婉仪最为热心,自然而然地成了小姑娘分享心事儿的好姐妹。
这一天中午,女子学堂地募捐集会刚刚结束,沈婉仪就拉了聂红衣走到无人处说起了知心话。
“红衣,你看。今天地报纸!”
“看过了。”红衣看着漂亮得令自己都羡慕的沈婉仪两眼放光的神情,奇怪地淡淡回道:“他是大官儿了,比上海的道台大人还大。”
沈婉仪展开手中的报纸送到聂红衣眼前,急切地说:“这是《北华捷报》,上面有照片的!他,真是威武!”
报纸的头版被一张巨大的照片所占据,那是李焘身着军装向凯旋地部队行军礼那一刻地形象。秀气却还隐约可见伤疤地紧绷着。军帽的帽檐遮住了他地额头。只有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流露出那种胜者、强者的自信,而挺直的鼻梁和紧抿的嘴唇,无疑为军人的脸部线条增加了几分刚毅的感觉。
“红衣,红衣!”
“啊,什么?你说什么?”聂红衣恋恋不舍地从报纸上收回目光和心神,在刚才的那一刻里,她的心早已经越过万水千山,飞到遥远的关外了。
沈婉仪带着抹不去戏谑味道的笑容凝视聂红衣片刻。才拖住她的胳膊道:“听说。上海工商、教育各界要组织一个慰劳队去锦州。我、我也想去看看威武的武毅新军,可是。可是……不如,你陪我一起去?”
去锦州?小姑娘的心海立时掀起了无边的波澜,这些天来,那个地名的发音就能引得她一阵阵的紧张。去锦州!梦中都在渴望的事儿啊!懂事的聂红衣知道自己能够成为聂大帅义女,能来上海读书的原因,聂家两个姐姐都嫁得不错,大帅没有第三个女儿许给中意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