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41章 芸芸众生相三(第1/3页)  挽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以炮兵科目优等毕业,而获得皇帝亲自授予佩剑的军校44期毕业生中尉李定国,此时已经成为了一名虎背猿腰,英姿勃勃的年轻军官了。

    李定国原本想要报名前往的是义州或是锦州前线,虽然皇帝更希望他能够留住参谋部内,但是和整天同那些文案数据打交道,李定国更希望能够同那些活生生的士兵去接触。

    崇祯原本打算还是遂了他的意,但是因为察罕浩特这件事一出,皇帝最终还是改变了主意,决定让他前往丰大都督府听命。

    年轻的李定国也许在自己的专业科目上掌握出色,但是对于目前的局势就有些不明所以了。因此站在周三畏边观察着都督府外街道动静的他,不由忍不住向上司问道。

    “周参谋长,我们接到了这么多告密信,这些叛军起事的时间和计划可以说是一清二楚。只要调曹师长的兵入城,就能在叛军起事之前粉碎他们,为何现在却要容忍让他们动手?”

    此刻天色已经开始昏暗了下来,按照那些告密信的提示,再过2个小时左右,叛军就会以冲击都督府的方式开启这场叛乱。虽然时间还早,但是周三畏却没有掉以轻心,他仔细观察了一遍府外的状况之后,方才放下了望远镜对着边的军官们问道,“你们平里有没有读过秋战国的历史?知不知道郑庄公这个人物?”

    他边的军官们顿时有些傻眼,不知周三畏如何会突然谈起历史人物来了。虽然他们都是陆军军官学校的毕业生,在专业技能和普通的公文写作上都获得过完善的教育,但是对于历史还真没什么研究。

    虽说中国的文字记载和教育传承一脉相承,千年未曾断绝,因此即便是今人也能够对秦汉时期的事娓娓道来。但这些所谓的今人可不是普通人,而是家学渊博的文人士子之流。

    在白话文和标点符号出现之前,普通人连断句都断不好,更别提直接去阅读中国古代的那些典籍了。也就是崇祯上台之后,不仅大力推动白话文和标点符号,并借助编撰大国兴衰史的机会,令翰林院开始将各历史典籍翻译成加了标点符号的白话文简读本,方才使得这些原本只有士绅名流方能解读的历史典籍开始向民间扩散。

    但是,读史依然还没有形成一种风潮,就算是这些军校毕业生们,能够接触到的历史知识还是极为浅薄的。多数人只知道本朝的旧事,少数人能够了解唐宋故事,再往上去的历史也就寥寥无几的人能够知道了。

    在周三畏边的这些军官中,也只有跟着夏彝边读过几年书的李定国,不由懵懵懂懂的回了周三畏一句,“可是那个克段于鄢的郑伯?”

    周三畏甚为欣赏的看了李定国一眼,方才点头说道:“不错,这位郑伯就是郑庄公。你既然知道克段于鄢这个故事,不如就把这个故事同大家说一说,反正现在时间还早的很。”

    李定国犹豫了一下,也不推辞,就组织着语言将脑海中所记得的那个故事复述了出来,说完之后,他向着周三畏拱手说道:“不知下官说的对不对?还请参谋长指教。”

    周三畏看了看其他人后,方才点头说道:“故事的内容是没错的,不过还少了一段话。

    历史书上记载,郑庄公的亲信看庄公段与其母姜氏沆瀣一气谋图作乱时,曾经劝说庄公先发制人,但是庄公却对亲信回道:寡人筹之熟矣!段虽不道,尚未显然叛逆。我若加诛,姜氏必从中阻挠,徒惹外人议论,不惟说我不友,又说我不孝。我今置之度外,任其所为,彼恃宠得志,肆无忌惮。待其造逆,那时明正其罪,则国人必不敢助,而姜氏亦无辞矣。

    今我们面临的局势也和庄公面临的局面没有什么区别,是的,现在大同城内几乎人人皆知道姜瓖和大同士绅将要谋反,但是对于大同城外的将士和百姓,乃至各地的士绅来说,姜瓖等人的罪行却并未显露。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