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91章 和首辅的谈心(第2/3页)  挽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不过少时吾从家父入京探亲,曾在道左远远窥过太岳先生一面,这副画像约莫有七八分相似。”

    朱由检背着双手,没有回头,突然发声问道:“黄先生对张太岳怎么看?”

    黄立极沉默了一阵后,说道:“昔日王凤洲曾有一语评价太岳先生,语其:器满而骄,群小激之,虎负不可下,鱼烂不复顾。吾深以为然。”

    从皇帝的立场来考虑,张居正这样的权臣,是不会有皇帝喜欢的。但是黄立极又不愿意过度的逢迎崇祯,因为自从张居正主持的万历新政被废止后,大明就变得吏治败坏c国运衰颓,因此黄立极自己的内心是肯定张居正的。

    于是综合之下,最后他以王世贞的评语做为结论。即张居正这个人在性格上是有问题的,清算他不是万历皇帝做错了,而是张居正得罪了太多人的缘故。

    朱由检转过身看了黄立极很久,才摇着头说道:“这话说的的不对,张太岳打击异己,得罪群僚,并非是为了自家的权势,而是要革旧鼎新,挽救我大明的气数。

    太岳先生已经贵为首辅,权势地位已经是人臣之极,以我大明之制度,张太岳又岂能再进一步。他把天下官员缙绅得罪了个遍,又岂是一个器满而骄能定论的,彼不过是救国无暇惜身罢了。

    王凤洲之言不过是为先皇祖父做推脱之词罢了,然而史书斑斑,天下之人迟早是要替太岳先生张目的。一百年之后c二百年之后c五百年之后,甚至是千年之后,这世上也许没人能记得你我,但是太岳先生之名必被后人称颂。”

    黄立极的头有些大,崇祯的言论似乎有些夸大其词了。张居正虽然被人称为救时宰相,但其自身的毛病也不少,就算到了今天,官员之中认为张居正是一个钳制言官c倚信佞人c威权摄主的权臣的人也不少。

    张居正怎么也不可能如崇祯口中所言,这么高风亮节,有流传千古的美名。

    不过从崇祯刚一见面就极力推崇张居正的行动中,黄立极似乎有些明白,崇祯今天找他见面的目的是为了什么了。

    黄立极想明白之后,马上做出了反应,他拱手说道:“陛下之心虽然宽厚,但是张太岳凌迫幼主,终究有违伦常。吾以为,陛下把太岳先生看得过高了,我大明百姓决不会如此推崇一个胁迫君父的权臣。且太岳先生治政,太急太苛,天下官员缙绅无不叫苦,此也非国家之福啊。”

    这位首辅平时不怎么说话,如今自己不过是刚起了个头,他就明白自己想要重新推进张居正的改革,马上就不动声色的进行劝阻。

    果然能当上首辅的,都是洞察人心的高手啊。也是,不揣摩透皇帝的心思,这内阁拟定的诏书,不得三番几次的被打发回去啊。

    原本想用张居正的功绩,来引发这位首辅大人的名利之心,但是显然这位黄立极,根本没有张居正那种谋国无暇顾身的理想,他直接了当的就以天下官员缙绅的反对,把朱由检想要改革的话挡了回去。

    果然这个时代的官员,已经失去了以天下为己任的理想了。他们只想保住自己的富贵生活,而不是去冒险推动一场看不清结局的改革。

    既然无法引诱,朱由检决定还是老老实实的打开天窗说亮话。想要推动大明政治上的改革,没有首辅的支持是不可能的。经过200余年的发展,大明的官僚体系已经变成了一个复杂而封闭的系统。

    在这个系统外施加压力,企图让它做事,往往出了十分的力,才获得了一分收益。但是如果在这个系统内部发挥作用,则十分力气花下去,5分的收益还是能保证的。

    朱由检突然把视线转向了站在一边的王承恩,他开口吩咐道:“王伴伴,你去书房外守着。朕想和黄先生单独谈谈,不许任何人进来打搅我们。”

    王承恩心里咯噔了一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