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28章 蓟辽督师之争(第2/3页)  挽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辽督师掌管着关外和京城附近最大的一只军队,而每年军费的大半又都填进辽东这个无底洞。

    而以孙承宗的资历,他这个蓟辽督师肯定是要挂兵部尚书头衔的。别人挂兵部尚书头衔,未必能和正职的兵部尚书抗衡。但是孙承宗就不一样了,以他天启帝师的身份,就算是崇祯本人也要顾忌他三分。

    一旦孙承宗担任了蓟辽督师,基本上王在晋这个兵部尚书,就算是被架空了。

    而朱由检想要调整辽东防御战略的设想,也就会成为泡影。当韩爌等东林党人提出举荐蓟辽督师时,一直对谈论辽东事务异常警惕的朱由检,很快就明了了这些东林党人的想法。

    “这些东林党人,真把自己当成傻子了吗?这么明显的架空兵部尚书的计谋,就这么堂而皇之的说了出来。他们到底是天真呢?还是把别人都当成白痴了?”朱由检右手支着下巴,看着下面举荐孙承宗的东林党人想着。

    孙承宗本人也向崇祯上奏道:“辽东军民已经和东虏对峙近10年,经过多年修筑辽东防线,今年方有宁锦大捷。如果陛下召王在晋回京之后,朝中再起弃辽之议,不但有伤辽东军民之心,也恐数年百万饷金修建的宁远防线,就此无端遭弃,这岂不是浪费了天下百姓的血汗?”

    崇祯并没有被孙承宗的话所感动,在孙承宗看来的辽东防线修建后的稳固,在崇祯看来不过是人丁稀少的后金因为扩展的太快,无法有效的控制地广人稀的辽东地区,而进入了消化胜利果实的修养期罢了。

    当后金消化了辽东的地盘之后,现在辽东看似和平的局面就会打破。所谓的宁锦大捷,不过是野猪皮为了整合新建八旗部队,顺便来明军这边打秋风的一次抢劫活动罢了。

    后金根本就没想过要攻下宁远,只是想要保持对明军的接触,了解对手的虚实罢了。

    宁锦大捷,看起来更像是后金军从一只野战部队,开始学习攻城战的教科书战役。而明军就是那个不用花钱的陪练,不但自己花钱修建后金军要练习攻击的城池,还很老实的呆在城内,决不主动出击,任由后金军自由的试验着攻城的有效方式。

    朱由检常常想着,要是他和野猪皮交换位置,恐怕他也会很感激,有这么一只免费磨炼自己军队的敌军。如果撇开一切情感,单纯以理智分析,后金军和明军之间的关系,更像是解放军和国军之间的状况。

    明军不但是后金军最好的陪练,还是后金军壮大的物资和兵力来源。用一句话来形容,明军就是后金军的运输大队长。

    这么可笑的事情,朱由检怎么可能会再继续下去。但是孙承宗在关外督师断断续续十多年,宁远防线更是在他手上建成的,辽东将门可以说是对孙承宗俯首帖耳。

    不管是收缩辽东防线,还是整顿辽东军务,没有辽东将门的配合,都只是一句空话。

    朱由检既不能强行压制东林党和孙承宗等人的意见,拒绝让孙承宗督师蓟辽,让孙承宗和辽东将门站到自己的对立面上去。又不能真让孙承宗担任蓟辽督师,把王在晋给架空了,这不是给他自己找麻烦吗?

    朱由检正在左右为难的时候,突然想到了一个主意。他放下右手,坐正后说道:“孙先生想要督师蓟辽,收复辽东故土的想法虽然不错,但是我只想请问先生一句,这凭坚城,用大炮,固然是防御妙策。但是从宁远修城堡一路修到萨尔浒,究竟要用上多少钱粮和人手?据朕所知,宁锦防线修了近五年,每年花费将近400一500万两。那么修到萨尔浒要花费多少?”

    谈到钱粮问题,孙承宗和韩爌顿时都不出声了。连刘宗周都站出支持崇祯的看法了,他也认为现在大明最重要的是与民休息,而不是什么筑城收复辽东。

    看着自己这边的人突然安静下来,孙承宗不得不硬着头皮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