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65章 田秀英的怨气(第1/3页)  挽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郭允厚沉默了一阵后,试探的向崇祯说道:“山东之地,既要负担运河维护,漕粮运输的服役,又要替辽东军转运粮秣,本身的徭役已经偏重了,臣以为山东之辽饷也应当免除。”

    朱由检只是微微一楞便明白了过来,郭允厚是山东曹州人,他这是想替家乡捞取好处了。

    在这个时代造福桑梓可不是一句空话,大明时代的中国人也是最为注重乡土观念的时代,不管郭允厚的官职有多么高,最终他还是要回家乡养老的。

    宗法制社会加上小农经济的封闭性,一州一县都是一个五脏俱全的小社会。在工业革命没有出现之前,这一县之内的百姓几乎一生都不会离开自己的县城,甚至是自己居住村子的几十里范围之外。

    对大明最底层的百姓来说,他们所敬畏的,一个是代表县城大老爷下乡公干的衙役c里长;另一个就是那些退职还乡的地方缙绅,而后者在乡里的威望更要强于前者。

    但地方缙绅这种威望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是通过造福桑梓的各种行为,在家乡百姓心中塑造出来的。

    地方缙绅这种行为一方面是为了稳定家乡的生活环境,保证家乡不出现民变,自家的生活不会受到波及。另一方面就是和当地的县令争夺地方上的话语权,防止某个新上任的县官依仗手中的公权力,触动自家的利益。

    朱由检考虑了许久之后,才思索着说道:“山东登莱地区作为辽东的后勤基地,可以算作边区,辽饷全免。

    至于山东的其他地区,凡是负担了转运辽东粮饷徭役的民户,同样可以免去辽饷的征收。而征收了辽饷的民户,也不得再征发转运辽东粮饷的徭役。

    另外从北京至杭州,凡是已经服了漕运徭役的民户,一改免去辽饷的征收。至于和漕运c转运辽东粮饷毫无关联的山东其他地方照旧征收辽饷。”

    郭允厚虽然有些遗憾,不能把免征辽饷的地区扩大到整个山东地区。但是他的家乡曹州作为运河经过的地区,已经包括在了免征辽饷的地区之内,这对他来说已经足够了。

    “那么陛下,今年陕西c山西c甘肃c宁夏c山东登莱等地区的辽饷几乎已经征收完成了,对于这些已经征收上来的辽饷是否照旧如前处理呢?”郭允厚循例向崇祯请示道。

    “甘肃c宁夏的辽饷就各自留在本地不在上解,用于当地的水利兴修。但是地方要先报项目,户部要派人下去监管这些银两的使用情况,山东登莱的辽饷同样如此使用。至于陕西c山西的辽饷,全部解到陕西”朱由检说道这里,突然楞住了。

    因为他现在突然想到,现在大明各省并没有地方藩库,同中央一样,都是一个部门一个小金库。他虽然想法很好,但是地方根本就没有这个部门可以接收这笔银子,如果纳入巡抚名下管理,估计这些钱很快就会被挪用了。

    看到崇祯突然迟疑的说不出话来,郭允厚稍稍思考了会,就明白了崇祯的疑惑之处。

    他不由建议道:“陕西三边总督史永安,原本就有权力节制甘肃c宁夏c陕西等地。以臣看来,这四处辽饷不如暂时解到史永安处c由其责令三地巡抚兴办水利,而户部再派人监管为好。至于山东登莱今年的辽饷,则交由登莱巡抚掌管。”

    朱由检有些皱着眉头的说道:“这钱交出去,想要查清楚去向可就难了,这史永安做事风评如何?”

    史永安和郭允厚同为山东人,也一样和东林党人交恶,因此郭允厚自然是要替这位老乡说几句好话的。

    “这史磐石担任巡按御史巡视贵州期间,正值奢安之变。他协助贵州巡抚李枟,固守贵阳城,击退奢安叛军,保护了贵州没有因之糜烂,还是立下了大功的。”

    “虽然贵阳守城之战中,40万人生还者寥寥无几,但是能活到最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