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25章 治水和教育(第2/3页)  挽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持皇帝,终于获得了最丰厚的报酬。而司礼监批红制度的变化,也相当于增加了内阁的权力。

    内阁从只允许做什么,变成了不允许做什么,意味着内阁首辅真正成为了皇帝以下的第一人。

    盘算着自己有机会入阁的官员们,都默然而立,似乎当做自己没有听说皇帝说了什么一样。

    刘宗周c黄道周c倪元璐等人顿时有些着急了起来,他们试图让崇祯明白,这种政治改革使得内阁的权力变得有些不受约束了,要是朝中再出现一个严嵩这样的权奸,那么大明的朝政可就真要混乱一片了。

    而且黄道周说道:“陛下学习治国之道,何必同工匠c河工为伍,陛下应该开经筵日讲,加圣学圣德,闻圣贤之道,则治国之方自明。”

    朱由检听了听这几人的理由之后,便笑着问道:“看来禹神不应该去治水,而应该请黄编修去讲经筵。哈哈,朕开个玩笑罢了,这事就这么定了吧,朕不想再讨论下去了。”

    崇祯虽然说是开了一个玩笑,但是朝中却没有一位官员笑得出来的。

    经筵,是指汉唐以来帝王为讲经论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英宗皇帝时,三杨始制定经筵仪注。

    明人十分注重经筵,视为讲学第一事,“盖人之心思精神有所繁属,则自然强敏。经筵讲学,正人主开广心思,耸励精神之所也。”

    当然在文官眼中,经筵的最终目的是革君心c正君心,是一种道德教育,使得皇帝亲近儒学。

    这也是文官集团对皇权的制约,把道统高于政统的观念种植到皇帝心中,利用天道制约皇权的不受控制。

    从崇祯登基以来,文官们已经数次请求召开经筵日讲,试图对皇帝施加教育上的影响力,也就是后世所谓的洗脑。

    但是崇祯每次都找借口推却了,今天甚至抛出了大禹治水的故事,来抵挡黄道周开经筵的请求。

    作为一种道德教育,文官首先要让皇帝觉得,圣贤之言才是真正地道统,让崇祯自愿去接受自己的学说。

    但是很显然,圣人是无法教育三皇五帝的,因为圣人推崇的上古之治,就是指这些华夏的始祖皇帝。

    圣贤之道的最终目的,也就是要恢复上古之治。有些心思深了一些的文官,不由想道,“难不成,陛下的意思是。我等不够资格教育他吗?就像是夫子无法教育禹神一样。”

    看着黄道周瞠目结舌无言反驳,被边上的倪元璐悄悄拉回去之后,朱由检才继续说道:“当然来年朝廷开印的时候,内阁首辅及六部主官,都要颁布明年一年内的施政报告,年末时都察院要进行核对,完成或超出目标的奖励,未完成的要进行申斥。”

    这些天来一直被打压的都察院官员们,终于听到了一个好消息。

    黄立极只是犹豫了一下便应声说是了,有他带头,各部主官相继做出了表态。

    感到口干舌燥的朱由检终于等到了朝会结束,他正准备起身时,突然想起了什么似的对王承恩说道:“让礼部钱侍郎留步,朕要在上书房召见他,和他谈谈编书的事情。”

    返回了乾清宫后,在吕琦的帮助下,朱由检换上了轻便的常服。在上书房内喝完了一杯茶之后,钱谦益终于被带到了。

    第一次进入乾清宫的钱谦益有种按耐不住的兴奋之意,虽然一直以来他一直被称作文坛领袖,东林魁首,但是他更希望做的,却是政坛上的领袖。

    钱谦益曾经想过无数次走进乾清宫的理由,但是却没想过是以这种理由走进这里。

    面对着崇祯,钱谦益突然有些不知道说什么好了,他感觉自己好像变成了考中进士后,第一次面见陛下的那种期待掺杂着兴奋的情绪。

    钱谦益现在脑子里想的只有一件事,就是应当如何借这个机会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