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92章 冯铨(第2/3页)  挽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希望能够借此返回朝中。

    今天皇帝的召见问话,使得冯铨意识到,他的冒险上疏并没有白费。而能不能获得皇帝的赏识,关键就在于他该如何回答崇祯的问题。

    之前谈话中,一直都表现的风轻云淡的冯铨,此刻却因为心里的患得患失,而沉默了许久。

    崇祯并没有去催促他,只是向后靠在了椅背上,饶有兴趣的等着这位前首辅会发表出什么样的言论来。

    刚刚同许显纯的交谈中,朱由检得到了一些不太乐观的情报。同京畿西北c北部地区的顺义c昌平c密云c平谷c三河几县不同,京畿以南c以东的各县卫所数量不多,且土地也较为贫瘠,所以权贵势要占地较少,因此军民c士民之间的矛盾也较少。

    而京畿西南地区虽然土地肥沃,但是当地的士绅势力却远超于其他地区,朝中勋贵势要也没能占据多少土地。且因为土地肥沃的关系,这里的百姓生活还过的不错,并不愿意同士绅们闹翻。

    至于京畿更南方的保定一带,则大部分都是英国公府的田产,因为皇帝的命令,许显纯更是避开了这一片区域。

    而通州以东的滨海平原地带,除了天津卫及少数几个县治外,大部分土地都是被抛弃的荒原地区。不是说这些地方一点都不能耕种,而是耕种后的投入和产出不成比例,根本无法养活人。

    如此一来,想要仿照顺义的方式,强行推行耕者有其田和村社制度,也不会得到多少百姓的支持。反而会让京畿仅有的一片产粮区陷入混乱,这显然不符合朝廷的利益。

    只有到了这个时候,朱由检才发现为什么分田地要同打土豪联系在一起。

    分田地只能获得受益者的好感,但是打土豪却能获得一个坚定的追随者群体。

    大多数人不会因为对某人或是某些政策存在好感,而支持某个团体。但是他们却会因为共同的敌人,而围绕在领导者的身边,这是人类抱团取暖的天性所决定的。

    能够迫使勋贵c士绅拿出一些田地出来,收取乡村的公共土地分给无地贫民,这已经是朱由检腾挪周转的极限了。

    至于打土豪这种口号,朱由检也只能在脑子里喊喊而已。毕竟现在,他才是大明最大的土豪,封建王朝地主阶层的总头子。

    他要是喊出这种口号,估计连东林党人都要放下同福王之间的恩怨,联合起来奉天靖难了。

    无可奈何之下,他也只能考虑暂时收手,先保住顺义一县的土地改制成果了。

    不过即便是他准备暂时停止激进的土地改革政策,也不打算就怎么灰溜溜的偃旗息鼓。于是,他便想听听,京畿附近土地众多的士绅领袖,前内阁首辅冯铨究竟是怎么想的。

    冯铨思考了许久之后,才缓缓说道:“臣以为,耕者有其田之策固然是医治大明现状的一剂良药,但是如果按照顺义县这种过于激烈的土地改变政策,恐怕大明沉疴未去,而乡间礼仪已经尽废。

    陛下治国当以尊崇礼制为先,上下尊卑名分既定,则伦理纲常自然秩序井然。社会秩序稳定了,士农工商四民就能各安其位,各守其业。四民不乱,则天下不乱;天下不乱,则大明自然江山永固。

    北方土地贫瘠,产出远较南方为少。南方三亩大约能养活一人,而北方之田就要倍之。

    且北方田地多为旱地,水浇地数量极少。北方田地多为看天吃饭,少雨则旱,多雨则涝。因此北方之民少有积蓄,若是想要安定地方,遇灾年而不起民变,则必要当地士绅出面组织赈灾或是兴办水利不可。

    也正因为士绅是安定地方的支柱,因此凡是本地之民都往往依附于当地士绅而活。若是乡民之间有所争执,大多数人不是上衙门争讼,而是请求他们所依附的士绅进行裁判。

    如果按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