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38章 同孙元化的谈话(第1/3页)  挽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朱由检一边在工坊内转悠着,一边听着身边的孙元化为他介绍着工坊的最新现状。

    “现在这家工坊的月产量已经达到了100吨,以现在的生产规模,这个产量已经达到上限了。

    每个月的产量大约有四分之三,都是被用于矿山开矿,其中有一部分更是运到了洛阳,用于修筑洛阳一三门峡道路的修缮。

    还有四分之一的产量则是储备在仓库,用于军事训练及各处的军事行动。

    不过现在不管是民用还是军用,工坊的产量,都远远不能满足各处的需求。

    市场上的价格已经从每斤1角涨到了1角6分,军器监的督查部门已经几次发现,仓库储备的被盗卖到了市场上。”

    朱由检稍稍心算了一下,便向着他询问道:“那么有什么办法可以提高的产量?如果我们解决不了市场对于的需求,那么就算管理的再严厉,也总是有人铤而走险的。”

    孙元化避开了路上的一个箩筐后,才张口说道:“想要再提高工坊的产量的话,只有增加生产车间。

    但是工坊的地方已经无法扩大,再增加生产车间,恐怕对周边的安全会有所影响。

    臣以为,陛下应当考虑在京城以外开办新的工坊,来解决目前的产能不足问题。”

    朱由检没有立刻出声,而是默默的关注着车间内工人们的工作,直到他走出了这处碾药房后,才停下脚步对着孙元化说道:“你且说说看,军器监想要在什么地方设置新的工坊。”

    孙元化不假思索的回道:“臣以为在天津c洛阳c上海c福州c广州各设一工坊,如果未来军器监的产能,可以扩充到每月1000吨以上,那么想来就能极大的缓解市场上缺乏的状况。”

    朱由检颇为疑惑的问道:“这上海c福州c广州也产硝么?去这些地方开办工坊,军器监能不能控制住的质量?如果控制不住的质量,就算产量提高了,也没什么意义。”

    孙元化顿时有些焦急的辩解道:“质量管理上面,只要制定制度,严格执行,的质量是应该能够得到保障的。

    南方虽然不产硝,但是柳树可远远超过了北方,而且经过我们的研究,能够取代柳炭而又价格低廉的,大约只有椰壳炭了。

    相比于北方,南方河流众多,更可以利用水力研磨材料,从而更好的降低成本。且这些地方都处于河海交接之地,不管是输入材料,还是外运成品,都非常的方便。

    更何况,陛下现在允许民间商人前往云南开矿,这的价格必然居高不下。与其到时让那些商人私下,倒不如军器监先开办几个工坊,也好控制局面。

    这些工坊的投资,以现在的市场价格计算,不到一年就能全部回本,这实在是不可多得的机会。”

    朱由检沉默了片刻后,便开口说道:“上海那边已经有了一所江南制造局,军器监既然有意南下,就要好好去做,不要让人小瞧了去。”

    孙元化顿时大喜的说道:“多谢陛下恩准,臣一定会亲自督促此事,不会让人看了笑话去的。”

    工坊的产值高达每月32000元,毛利接近一半,而随着制作规模的扩大,成本却减少了起码20,虽然这只是刚好抵扣了原料的上涨幅度。

    由于崇祯对铁路c道路c水利建设的大肆投入,对铁矿和石灰石的需求几乎永无上限。

    原本并不普及的爆破采矿法,迅速成为了京畿矿山的普遍模式。如此一来,的市场需求很快就超过了市场上的供应量,特别是军器监生产的质量优良的。

    带来的滚滚利润,不但让军器监的官吏们开心不已,也让他们对于如何提高生产效率,充满了兴趣,因此有了今天孙元化对皇帝的建议。

    官吏们希望能把军器监的影响力,扩展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