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90章 出征之议(第1/3页)  挽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自从莽古尔泰在宗室子弟的面前抛出崇满抑汉,恢复先汗旧制的主张之后,黄台吉不得不将大部分的精力放在了,梳理后金国内部之间的满、蒙、汉三族的关系,重新凝聚后金上层人士的共识。

    他先是说服了岳托,通过岳托暂时稳住了代善和两红旗不公开支持莽古尔泰的说法。然后用镶蓝旗和阿敏的贸易利益,换取了两黄旗和两白旗将士的支持。

    得到了四旗将士的支持之后,黄台吉和岳托又分别去劝说了宗室、八旗亲贵的年轻子弟,用战争爆发后可以获得军功和财富,引诱了这些年轻人支持对明开战。

    当多尔衮同田弘遇签署协议时,黄台吉已经重新赢得了后金大多数亲贵的支持。举棋不定的代善看到黄台吉获得了两黄旗、两白旗的支持,而镶蓝旗、镶红旗因为旗主贝勒效忠于黄台吉,态度显得有些暧昧不明,于是朝堂上的形势就变成了他和莽古尔泰对抗四旗的局面。

    代善显然没有和莽古尔泰共生死的意思,一直以来都站在黄台吉这边的他,觉得即便是四大贝勒共治的制度取消,黄台吉也应当会看在自己一直支持他的份上,让自己保有现在的荣华富贵。

    所以在黄台吉再次召开议政会议的时候,代善转变了自己的态度,转而支持起出征明国的主张来了。

    代善的表态,立刻让一些还在观望的女真亲贵们倒戈了,即便是还想借莽古尔泰为自己争夺利益的守旧势力,也默默不作声了。

    黄台吉并不理会脸色难看的莽古尔泰,控制了朝堂局势的他马上便推动起了对于明国的开战准备。如果说此前他只是想要试探进攻一次,在莽古尔泰跳出来反对之后,黄台吉便提升了这次作战的标准,试图用这场战争来鉴别国内这些女真亲贵的立场。

    在岳托、济尔哈朗的主动请缨下,出征的前锋部队很快便定了下来。此时后金体制未定的一个好处倒是显露了出来,八旗各旗主贝勒定下出征的决断之后,后金马上就转入了战时体制,没有什么官员敢于出面劝谏,说什么好战必亡的道理了。

    各旗都是一个独立作战的单位,只要安排好它们的作战任务,一切作战准备就是各旗自己的事情。因此一旦各旗贝勒们决定出兵,动员本旗军队集结出动的速度就相当快速,对于参谋-后勤体系未曾建立之前的明军来说,是不可想象的迅捷。当初辽东的明军就因为反应迟缓,屡屡被女真人分而击之。

    由于是依托本土进攻宁锦地区,和去年比大大缩短了后金军队的进攻距离,让后金能够调动更多的兵力和资源。在经过和众人的讨论之后,黄台吉决定为此次出征动员4万5千人马,其中八旗兵丁2万5千人,蒙古人马6千,朝鲜火枪兵3千,汉军1万1千人。

    不过虽然定下了出征的决议,但是这一仗该怎么打,又让众人议论纷纷了起来。莽古尔泰抬头研究着屋梁,摆出了一副撂挑子的模样。而代善则唯唯诺诺,表示全听汗王的决定。

    两位久经战场的大贝勒不愿出头,后金国内能够制定这一仗作战方略的,便只剩下了黄台吉自己,其他人显然都不够这个资格了。

    黄台吉自登基以来,打过朝鲜,打过林丹汗和辽东蒙古诸部,每战皆胜。唯独天聪元年的宁锦之战、去年的远征明国关内之战,这两次攻打明国的出兵都算不得胜利。因此他也很清楚,这第三次攻明之战决不能再有失,否则今后讨论同明国开战的话语权,恐怕就未必能在他手上了。

    是以黄台吉也是思考再三,汲取了上次攻打宁锦失败的教训,布置出了一个作战计划,他令侍卫取出宁锦地方的地图,然后指着图纸对着众人说道。

    “我国此次出征,主要是为了试探明人在宁锦防线上的虚实,并对明人所谓的军事演习作出回应。

    因此我们这次出兵不打算直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