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37章 五凤楼一(第2/3页)  挽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化面带微笑的向后退去,快退出门口时又对着门外的侍卫吩咐道:“此地阴冷,英国公身子不好,你们再去拿两个炭盆来”

    听着王德化的脚步在门外远离,张维贤原本原本有些浑浊的双眼,慢慢变得深邃了起来。虽然今天的阳光不错,但是这间东向的屋子却没有阳光,为了让张维贤能够看清东西,王德化很贴心的准备了一支烛台用于照明。

    一生经历过多少惊涛骇浪的张维贤,此刻哪里还不明白,英国公府似乎惹上了一些麻烦。看着面前这两叠卷宗,张维贤只是发了一会呆,便伸手挪动了下桌上的烛台,调整了光亮之后,便翻看起了上面的卷宗。

    午门的城楼之内,朱由检正观赏着太祖朱元璋穿过的铠甲和武器。一长一短两只黑色长枪交叉放置在兵器架上,看着鹅蛋粗细的枪杆,再估算着长枪的重量,朱由检也不禁赞叹道。

    “太祖高皇帝常说自己创业艰难,看这两杆长枪,朕就仿佛看到了当年太祖临阵杀敌的英姿了。我们这些后人真是不肖啊,不要说提起这两杆长枪作战,就是平日里骑马还要担心不要摔下来呢。”

    站在他身后的王承恩赶紧说道:“历代先帝,臣不敢言说。但臣要为陛下抱不平,陛下也是上了两次战场,有着击退建虏的功绩的。

    臣以为,除了太祖和成祖之外,陛下之勇武已经是无人能及了。若是太祖在天有灵,想必也是要夸一夸陛下的英武气概的”

    王德化斜着眼睛看着王承恩吹捧着皇帝,这时倒是有些开窍了起来,想明白了为什么皇帝更愿意亲近王承恩了。

    朱由检听了一会王承恩的吹捧之词,终于感觉有些脸红了起来,他觉得朱元璋要是听到王承恩这些话语,估计不会夸奖他,而是要用雷劈死他了。

    “朕虽然有些英雄气概,但是王伴伴你也夸张了些,不提了,不提了。英国公还是没什么动静么?”

    王德化立刻说道:“英国公还在房间内翻看卷宗,时不时的让张指挥使提着人证进去问话,并没有求见陛下的意思。”

    朱由检转身走到了一边的椅子上坐了下来,看着门外城头上的阳光说道:“英国公果然沉得住气,那就再等等吧。这些天,文华殿和武英殿可有什么值得一听的新闻吗?”

    王承恩想了想说道:“倒是有两个值得庆贺的消息,崔学士、杨总督从陕西发来了一封奏折,说陕西的宗室土地改制已经快要结束,地方士绅、百姓都对陛下的善政称颂不已。

    现在陕西地方上安定的很,土贼、流寇大部分都已经剿灭或散去,还有小部分则逃往了穷山恶水之地,对于陕西地方的安定大局已经不足为患。

    另外一个好消息是,甘陇总督梅之焕携顺义王入青海,不仅成功降服了在湟水周边的土人部族,还说降了青海土默特部。湟水谷地现在已经在我大明控制之下。

    梅之焕还上书说,湟水一带草木丛生,绿树成荫,除了游牧部族的牛羊之外,也有不少逃荒于此的汉民开辟出来的良田,景色宛若荆楚之地,迁移汉民来此屯田,大有可为。

    他决定听从陛下的意见,在湟水谷地中间,湟水和三条支流交汇的地方筑城,并在城外沃野屯田。此地,汉时称西平郡,宋时称西宁州,我大明设西宁卫。梅之焕请陛下在西平和西宁两个名字中选择一个,作为此城之名。”

    朱由检想了想说道:“梅之焕入湟水谷地,并未怎么用兵,各部便纷纷来投,可见大家都是想要过安宁日子的,那就叫西宁城吧。

    另外告诉梅之焕,湟水谷地乃是进入青海湖和乌斯藏地区的要道,此地不容有失。迁移汉民入湟水固然重要,但是协调本地的原有各部族也同样重要。

    不可纵容汉人抢夺本地部族的原有牧场和田地,也不可让本地部族欺辱汉人移民,并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